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马总管劝道:“孙大人,现在皇宫没有皇后,乱成一团了。陛下不光追求情爱,主要是需要一个合适的皇后。元娘小姐无论从年龄讲,还是从能力讲,甚至从人脉关系讲,都是恰当人选。人家是君,孙大人是臣,孙大人因为一个女子得罪皇帝,对您的前途大大不利。”

孙连智道:“马总管,就是因为这样,下官才不敢马上答应陛下的要求。孝安与元娘小姐现阶段还说不上情投意合,可也是条件相当,优势互补。元娘小姐年龄不小了,陛下也登基三年了,三年时间都没发现元娘小姐的好处,没让她进宫。孝安刚与元娘小姐议亲,陛下就说让人家当皇后,都说君无戏言,可这话听着有点玄。”

马忠道:“陛下的意思是您主动退亲,就让您做中书舍人,前途更好。知道您生活情况紧张,陛下赐您一座三进的宅子,怎么样?”

孙连智道:“条件挺好,孝安有点动心,但是却不能从命。您想啊,元娘小姐本事多大啊,得了她,还在乎一座三进的宅子吗?孝安自认才学尚可,往上升职是早晚的事,陛下若以此为要挟,岂是明君所为?若真如此,孝安宁肯做个普通百姓,也断不能主动退亲。”

马忠着急:“孙大人,您咋这么犟呢?惹怒了陛下,对您有啥好处?”

孙连智叹口气:“马总管,您不懂,孝安要是听了陛下的话,因为这点好处,主动退亲,就得罪了王家的亲朋好友。王家如今是什么情况?一个尚书右仆射的哥哥,一个安西袁氏的嫂子,一个大驸马的侄子,还有外祖长孙氏那一大家子厉害角色。要是元娘再当上皇后,她怨恨孝安,下官还怎么在官场混?”

马忠恍然大悟,孙连智倒是不笨,细想是这个理。因此事得罪皇帝,大不了不做官,回老家种地、做生意都行。朗朗乾坤,昭昭天理,众人肯定骂皇帝不仁不义,不是明君。孙连智却落下个不畏强权,有情有义的名声。

要是元娘小姐不嫌弃姓孙的,跟他回家乡,孙家也算得了大实惠。义父生前说过,王元娘的底细深不可测,能在梁王后院诈死脱身,本事大了去。元娘小姐那赚钱的本事,也不用说了,这些年帮几家人经营,自己也没少攒钱,搞不好,富可敌国呢。

马忠叹口气:“孙大人聪明,说得在理。之前陛下也动过让元娘小姐进宫当才人的心思,不过,女人都有虚荣心,后宫比前朝更难做,人家那么大的本事,如何肯当四品的才人?现在不同了,是做一国的正宫皇后,还是能从皇宫正门抬进宫的正经元后,她能不动心?”

孙连智沉默了,他也担心这个问题,他不懂王元娘的想法,那女子心思太深沉,本事太大,他有种驾驭不了的感觉。

马忠再接再厉:“元娘小姐本事太大,超过您的想象,您与他不匹配。元娘小姐肯定也不好意思主动提分手的事,她也怕人说她嫌贫爱富,背信弃义。您不妨直接找她,把今日陛下的言行告知,也把您的想法如实说了,看她什么意思?”

青衣君祠的小院里,未婚夫妻两个坐着喝茶,孙连智照马总管的提醒,把事情的经过和自己的想法一五一十全说了。然后,怔怔看着王元娘,等她做出决定。

王元娘端起茶,闻一下香气,喝了一口,细品那清香柔和又醇厚的味道,这是滇南百年老茶树的嫩叶所制,存了三年多,发酵到位了,极为难得。放下茶杯:“孙大人,你想位极人臣吗?”

孙连智一脸郑重:“想,小姐知道孝安为了参加科举,吃了多少苦,花了多少功夫?从父亲过世后,孝安每天早上卯时准点起床,趁着脑子清醒,背四书五经。辰时做早饭,蒸一些三合面的蒸饼,一边做饭一边默背名家诗选。”

王元娘点头叹道:“孙大人真是有志气,在读书上下了苦功夫呀。”

孙连智道:“勤学苦练是孝安应该做的,主要还是缺钱,上不了好学院。辰时半要出门,带上两个蒸饼,去给人家查账、抄书、刻章,学以致用,顺便赚点生活费和学费。为了多赚点钱,给本家的纨绔子弟代写功课,代写情书,代为跑腿。”

王元娘道:“真是不容易呀,天下确是苦难吃,钱难赚。”

孙连智道:“孝安知道,本朝考试不封卷,光死记硬背是不行的,要想考进士,得懂策论和政事。为了接触到懂策论和对仕途有用的人,四处交结各路朋友,包括您的表弟。为了得到致仕官员的指导与帮扶,大雪天跑到人家里,扫雪、劈柴、担水,一次不成跑两次。”

王元娘叹口气,寒门士子下这么大功夫,不为前途还能为什么?为什么之前考虑选孙连智这样的人呢?那是个只谋前途,并不十分注重情爱的男人。只要前途平稳,他只会加强自身的能力,不断往上爬。

女人的虚荣心,家族的荣耀感,都让她心里冲动,想坐上最高位。可是心里又有点忐忑不安,进宫当皇后,听着体面,只怕以后的人生肯定跌宕起伏,不能平静。跟了孙状元,夫妇二人可以相对自由,无论是思想还是身体。赌还是不赌,元娘始终犹犹豫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