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做到更好吗?
我有些惊讶于我自己现在竟然没有了以前的自信。不知道为什么,在乔楠跟我说佛教末法时代来临之后,我发现,我确实有了太多太多的质疑,对于自身能力是不是足以帮助更多人实现人生美好的质疑。
我也不止在质疑这个问题。而是,我常常在想,另一个问题:难道,真的是因为我嫁给了言承世,因为有了更大的利益冲突,才有了这么多的灾难?
我知道,我有这样的想法毫不夸张。
换了其他时候呢?一个人会因为嫁得稍微好点,就磨难重重吗?那些想要争抢着上位的,或者想着将财富据为己有的,他们会这么堂而皇之吗?
我默默回忆着我嫁给言承世以来的一大堆苦难,确实有着一种不想言说的怀疑。
我不相信仅仅是因为财富的聚集量发生了大的变化。我最怕的事情是,人们的思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贪图享乐、不思进取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耻感的缺失。
如果很多不道德的事情,人们做着不觉得是耻辱,反而觉得那是为了他们自身的利益而采取的正当行为,确实,这个社会很值得思量。
一边想着这件事,我朝着卧室走去。
我想起了唐朝。唐明皇是我曾经很不喜欢的人。
我知道我为什么不喜欢他。只因为,他做了很多不该做的事情,却不断在自己的脸上贴金。
唐明皇做的最不该做的事情就是,他将他的儿媳妇纳入后宫为妃。这件事,看起来并没有什么,但它的影响力实在太大了,将武则天她们努力争取到的女子与男子可以实现地位平等这一条生生打压了下去,让女子再次成为了男权的玩物和男权人物谋取政治地位的手法。
白居易用长诗写下了历史的沉痛教训:“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因为唐明皇的这些做法实在太让我觉得失望了,以至于他在花萼楼里,五王登楼欢宴的所谓“兄友弟恭”,也让我觉得非常不真实。
偏偏,还有人将这一段文字和唐明皇宠幸杨贵妃之后的另一段宫人失宠的文字联系在一起,写成了一首听起来很美的诗:
羯鼓频敲玉笛催,
朱楼宴罢夕阳微。
宫人秉烛通宵坐,
不信君王夜不归。
唐明皇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三个儿子,唐明皇将他自己那个压根不想争权的父亲第二次送上了皇帝的宝座,但他自己牢牢掌握着权力。
唐睿宗是武则天最小的儿子,也是极为聪明的一个人。他太清楚无论是他母亲武则天将他推上皇上宝座的时候,还是他自己的三儿子将他再次送上皇上宝座的时候,他都不过是政治斗争中的棋子罢了。
唐睿宗很快就选择了当太上皇,将皇位交给了他的这个三儿子。
唐明皇呢,也做了一些秀,利用武则天培养起来的优秀人物姚崇、宋璟、张九龄等,开创了所谓的“开元盛世”。
尽管唐明皇确实有些本事,这毋庸置疑。但是,从唐明皇后期任用李林甫、杨国忠他们,可以看出他自身的能力其实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