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其他 > 天山脚下石榴红 > 第101章 古村守望,薪火相传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1章 古村守望,薪火相传

林砚看着她,眼神柔和了几分:“你说得对。接下来,我们要把‘村落讲解员’培训班真正办起来,让大家都能讲出自己的故事,讲出这片土地的声音。”

与此同时,在村西头的一户人家门前,帕提古丽·麦麦提和几位妇女正围坐在一张小桌子旁,手里拿着宣传单,低声讨论着什么。

“明天一早,我们就去东巷。”帕提古丽坚定地说,“我要告诉所有人,不是只有签下合同才有出路。我们的手艺,才是真正的宝藏。”

她的声音不大,却透着一种从未有过的坚定。

窗外,星光洒落,仿佛预示着一场新的风暴即将来临,也预示着这片土地上的希望,正在悄然萌芽。

与此同时,帕提古丽·麦麦提和几位妇女自发组织起“信息宣传队”,趁着傍晚人多的时机,挨家挨户地走动起来。

她们带着林砚团队印制的《古村保护条例解读手册》,站在巷口、门口、灶台前,用最朴素的语言讲述政策带来的机会。

“以前我们靠卖布过活,现在可以靠技艺赚钱。”帕提古丽坚定地说,“只要村子还在,我们的绣线就不会断。”

她的话打动了不少人。

那些曾因生活所迫想签拆迁合同的家庭,开始犹豫了;原本沉默观望的人,也纷纷询问起非遗工坊的招工安排。

老茶馆外的长凳上,越来越多的村民聚集在一起,听阿依夏讲解艾德莱斯绸的市场潜力,看吐逊大叔展示他新修的铜壶雕刻。

而林砚在县里奔走的同时,也没停下手中的工作。

光靠法律程序还不够,必须让更多人看到库勒其兰的价值。

于是,在等待笔迹鉴定结果的日子里,他带领团队日夜奋战,整理出一份详尽的《库勒其兰历史沿革图谱》——

从清代遗留下来的壁画残片,到老人口述中的建村传说;从百年木构民居的测绘数据,到每一条小巷的名字由来……每一个细节都被精心记录,汇编成册。

这份材料不仅是一份学术报告,更像是一部属于这片土地的“身份档案”。

提交至自治区文保单位的那一刻,林砚心里第一次有了些许底气。

这不是一场简单的维权,而是一次文化的守护。

然而,事情的发展并未如预期般顺利。

几天后,笔迹鉴定报告显示签名确系伪造,但县自然资源局却以“证据链不完整”为由暂缓处理。

就在大家焦急等待上级回应时,一封来自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的邮件悄悄落在了林砚的手机上。

“经初步审阅贵方提交的历史沿革材料,我厅对库勒其兰木构民居群产生浓厚兴趣。拟于下周派遣专家团前往实地考察。”

这封简短的通知,如同一束晨曦穿透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