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陛下,臣这时才明白,陛下不惜钱粮,广泛推广识字,修路,建造兵站之深意。

有这些识字士卒,加上这些交通便利的兵站,才能链接成网,

加上陛下的工坊的大批量生产,才能将此物安装到位,

如此种种,缺一不可。

有如此国之重器,相隔千里万里,详尽政令也可直达,国之重器,实至名归。

臣为陛下贺!”

刘禅嘻嘻一笑,诸葛丞相看懂了他一直以来的努力,

这些兵站,从来都不仅仅是简单的作战时候运输中转。

他构建的商路,恤孤署,也都依托在这些兵站身上,化成他感知疆域的神经节点。

这么多年,他培养出来这么多识字的士卒,老兵,乡间的孩童,已经打破了世家豪门对于知识的垄断。

不知不觉中,乡间豪绅已经无法遮蔽百姓的耳目,朝廷的政策可以直达每一个大汉子民那里。

而百姓的声音,也可以通过他们身边最为熟悉的恤孤署老兵,没有任何走样的传递回丞相府这里。

这套脱胎于前世基层网格服务工作的系统,在刘禅本土化适应改造之后,焕发出了巨大的威力。

如今,高效文字传递体系给这套神经元式的管理系统,插上了高速的翅膀,

当其他势力还在用八百里加急这样的体系,来传递紧急军情时,汉军已经用上了跨越时代的光速传递。

是的,虽然初期建设耗费巨大,千里镜以及传递数字的框架,包括数字,编码,都是超越了时代整合在一起的。

即便不如电报,电话方便,但这是刘禅能做到的极致,碾压其他势力的极致信息传递速度!

更何况,按照他一鱼多吃的贪财性格,建造兵站很费钱吗?

并没有,几乎每个兵站周围,都形成了稳定的集市,这里有驻军,有商队行走,

还有便利的环境,平整的土地,还有比这更好的交易场所吗?

每个地方的小集市,刘禅规定的二十税一交易收入,也足以养活兵站了。

现在已经有很多民间的商队,专门走村串乡收购东西,在兵站附近大批量交易给过往商队。

只能说,给民众安稳的环境,爆发出来的聪明才智从来不可忽视。

他这么费心费力赚钱,投资建设了那么多工坊,培养了各行各业的人才,不就是为超越整个时代积蓄力量吗?

相父的夸赞,他很开心!

这套系统磨合成功之后,就移交给了丞相府,作为最高机密,每个号码对应本都由专人保管。

平时放置的小盒子里装着小火药袋,遇到紧急情况可以第一时间焚毁。

虽然不清楚整个运行思路,别人拿到对应本也没用,兵站之间也有联动,

密集的布置,每日至少三次的互相联络,以及自身坚固的防御,让兵站事实上处于一种小型要塞的位置。

刘禅承认他有火力不足恐惧症,只要他的生产能力跟得上,每个外围兵站,他都会武装到牙齿。

大汉的疆域到哪,要塞型的兵站就会到哪!

五天之后,陈到派人送来了整整十五筐朐忍柑橘,和柑橘一起到的,还有出去一年多的关兴。

以及关兴带回来的一千两百匹高头大马,

这些战马,比赵广商队输入的北方乌桓鲜卑马更加神骏!

“陛下,关兴探索西域商队回归,特来复命!”

刘禅看着一年多没见的关兴,感慨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不错,壮实不少,也自信了很多,有二叔的风采了!”

听到刘禅的夸奖,稳重了许多的关兴咧嘴笑了笑,开始絮絮叨叨讲述一路上的见闻。

有鸣山沙的奇特,也有月牙泉在沙漠当中的瑰丽,

自然也有孔雀河周围的绿洲,厚达数米的盐泽,高耸入云的葱岭雪山,都让关兴感叹不已。

刘禅给关兴选择的是酒泉→敦煌→伊吾(哈密)→车师(吐鲁番)→乌孙→康居→大宛这条道路,

沿途不需要穿越大漠,一路都有城邦,水草丰美,

唯一的缺点是需要绕行匈奴残余势力控制的草原,寻常商队自然不敢选择这条路。

关兴携带的名为商队,实则正规大军,初入草原时,确实有小队匈奴部落想要劫掠前锋队伍。

被击溃之后,大队向北追了五百多里,剿灭了三个大型部落群,缴获的牲畜直接卖给了沿途城邦。

关兴还模仿刘禅,在补给线上的一两日范围,设置落脚点,

最开始,车师前国还想带兵劫掠商队,结果一千多士兵,直接被关刀铁卫杀散,王庭都被攻破,

关兴杀了觊觎商队的原国王,重新扶持了一个,这才继续前行。

关兴也讲述了沿途国家的险要地形与关隘,比如龟兹铁门关,两山之间的狭窄关隘,使用木包铁大门把守。

看到关兴商队的庞大规模,以及丰富商品,这才勉强放行。

关兴此行主要是探路,对于西域诸国基本都走了一遍,所以才会耗费了这么久的时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