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三国:魂穿刘禅,工业经贸兴汉室 > 第208章 第二次世家商会(2)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08章 第二次世家商会(2)

“陛下,慎言!”

诸葛亮对于刘禅的惊人话语,慌忙起身制止道。

刘禅伸手安抚住诸葛亮,这才继续说道:

“相父不用担心,朕不是疯言疯语,这是朕深思熟虑的考量。

如果朕的后人同样享受国家供养,不能为国家出分毫力气,那不是和庸碌无为的世家一样了?

如此严以待人,宽以待己,朕又有何面目要求其他世家遵守?”

刘禅看到诸葛亮面色凝重,依旧为他的惊世骇俗之语诧异,就像小时候惹了他生气时那样,过去轻抚后背道:

“相父莫要气坏了身体,这何尝不是朕为了后人着想?为子孙谋更稳妥的未来?”

刘禅给诸葛亮拍着后背舒气,扶着他坐下,赶紧给斟上茶水,这才接着问道:

“相父博览群书,自然应该记得灵帝建宁三年,到献帝兴平元年,这几年发生过什么?”

诸葛亮虽然奇怪刘禅为何突然问起这个,他略微思索,开口答道:

“建宁三年,党锢之祸加剧,汝南名士遭戮,次年旱灾蝗灾连绵,岁大饥,人相食,

熹平四年,蔡邕刻石经

光合元年,淮河决堤,汝南郡县悉数被淹。

……”

诸葛亮不愧是博闻强记,对于史料如数家珍。

刘禅鼓掌赞叹道:

“相父果然厉害,可朕这里有另外一份对于这时期的记载。”

他说着,拿起一份满是折痕的纸张,向诸葛亮缓缓推了过来。

诸葛亮的接过纸张,上面正是这些年发生的大事,不过好像主要集中在汝南。

而每一行大事后面,都标注着一些数字,从0开始,到二十四停止。

他端详了半天,不明白刘禅为何要他看这份纸张,疑惑地问道:

“不知陛下查阅记录此段事件是何故?是为分析当时之乱世吗?”

刘禅拿起茶杯,唏嘘道:

“记录在史书上,可能只有一句岁大饥,人相食,

可这些事情,如果发生在一个活生生的人身上,那就是如山一般沉重啊!

后面这些数字,正是叔至(陈到)将军从出生到投奔先帝时的年纪。

这些都是他亲身经历的惨剧,正是朝廷无道,世家豪强贪婪,拿走了百姓最后一丝的活路!

光武中兴之时,可曾能想到有今天?

百姓供养朝廷,不就期望有战乱可受庇护,有灾荒可受赈济,这个时候,朝廷与世家,又在做什么呢?”

诸葛亮从来没有想到,从熟知的身边人角度,去看这段历史。

汉家的天下,是怎么丢的?只是君王无道吗?那些占据良田美舍,囤积粮食,垄断朝政的世家,就没责任吗?

诸葛亮连连叹气,用手搓了搓脸,这才说道:

“哀民生之多艰,陛下要用什么办法,斩断王朝更替,土地兼并之宿命?”

刘禅拍了拍他身边厚厚的一沓纸,语气坚定地说道:

“将世家从竹林里解放出来!

世家如竹,如果他们的视野里只有土地,为了生存与家族的延续,他们就会遵循着本能,去了占据更多的土地。

遮蔽其他人的生存空间,让占据的土地上只有他们世家!

如此,只能双输,百姓无衣无食,只能拼死求活,拉着竹林一起毁灭!

世家单一的竹林,没有其他大树庇护,没有百姓供养,同样是无根之萍!唯有覆灭一途!

朕从来都不愤恨任何世家,世家团结,有荣誉感,注重家族知识传承,注重道德修养,可做楷模,

但朕要世家知道,要先有国,才有家!皮之不存,毛将安附?

他们的眼光只局限在土地上,朕来替他们引导,

如今没有隐田匿户,粮食朝廷有常平仓稳价,他们无法食租吃利,土地已然不挣钱!

这时候,朕会让他们知道,世上有更多可以带来财富的东西,所谓财富的获取,不是只有食租这一条路!

朕这次的招商会,给他们准备了三十项工坊,都是民生急需,获利颇丰的产业,

想要的世家可以用钱购买,也可以用蜀地如今不挣钱的土地置换,

朕来给他们托底,只要他们能生产出来,朕包销!”

诸葛亮看着意气风发地刘禅,眼前的身影与当年隆中的先帝逐渐重合。

不,现在的陛下比先帝更为优秀,他的眼光已经跨越了世家,看到了更远的地方,

不仅谋一世,更在谋划万世基业!

这一切,甚至是将自己的子嗣,轻松继承基业的道路都一并斩断!

心神激荡地他拱手行礼:

“陛下宏志,臣拜服,亮驽钝,也愿追随陛下,超脱家族竹林桎梏,让后人凭自己本事吃饭!”

……

“陛下又要举办招商会了?”

这几年,蜀地的世家过得并不舒心。

他们传统最为挣钱的农庄,并不是种植技术有多好,而是靠着隐藏的田地数量,以及依附他们的半奴百姓。

靠着几乎没有成本的土地收益,这才是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