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讨论的深入,徐剑飞的语气变得更加严肃,他继续深入分析当前的局势:“目前的大阪师团,已经成功地控制了霍山、霍邱以及六安这几个重要的战略要地。
这不仅为商贩师团提供了一个东西方贸易的黄金通道,而且也让他们成为了商贸交易的枢纽。
从上海方向运来的洋货,可以顺利地急缺的中国西部地区扩散,而从西部运来的土产,主要是各种矿石,花生油,桐油,猪鬃,棉花,等等战略物资,也能够通过他们的手,被转运到同样没有而急缺的东部的市场去。
这种贸易带来的丰厚利润,无疑会激发他们保卫这些地方的决心。为了保护和扩大这种转手贸易的差价利益,他们将会不惜一切代价,与我们进行激烈的争夺。
因此,我们必须要做好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艰苦战斗,因为这将是一场硬仗,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我们必须对这场战斗的残酷性给予足够的重视。”
徐剑飞的分析,让在场的总参谋长何其光,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经过一段长时间的沉默,何其光终于开口,他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目光望向徐剑飞,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军长,您之前提到要攻占霍山和六安,那么请问,攻下这些地方之后,我们的战略意图是什么?”
徐剑飞眉头紧锁,似乎对何其光的问题有些意外:“我刚才不是已经明确表达过了吗。霍山和六安,它们位于大别山的东侧,是我们进出大别山地区的门户。要想在大别山中稳固我们的立足点根据地,实现长远的发展,我们必须首先控制并关闭这扇大门。”
何其光点了点头,表示理解,但他紧接着又提出了另一个问题:“那么军长,一旦这扇大门被我们关闭,接下来,鬼子必将再次将它们夺回去。那么我们应该派谁去负责守卫这道至关重要的防线呢?需要多少兵力去守卫这两座城呢?就目前来看,鬼子要想夺下任何一座城市,都会达到目的的,我们守的住吗?”
徐剑飞听到总参谋长这一连串的问题,不由得一愣,他意识到,自己之前确实没有深入考虑过这个问题。
“这——”他一时语塞,显然这个问题让他陷入茫茫然。
看到徐剑飞一脸茫茫然的表情,何其光紧逼一句:“从以往中日战争看,一个日军主力师团的联队,就能轻松夺下一座,由国军精锐把守的城池。兰封之战就是最好实例。“
然后再看向徐剑飞,严肃的询问:”军长认为我们得用多少兵力,才能守住这两个地方,守得住吗?即便守住一时,如果敌人源源不断的进攻,我们能拼得过他们的消耗吗?”
徐建飞就哑口无言了。
思索了半天,不得不承认:“如果按照你说的,我们是守不住的,我们也是消耗不起的。”
何其光笑了:“既然这样,那我们为什么不找一个替我们守住这座大门,让我们在大别山中安稳的发展的盟友呢?”
徐剑飞不由一愣,这倒是一个新奇的设想:“请何总参谋长阐述一下你的这种想法。”
何其光站起来,就走到了巨大的大别山敌我形势图前,拿起了指挥棒,先对大家谦虚一下:“我作为总参谋长,在这阶段,我和我的同僚曾经详细地研究过我们所面对的局势,有了一点浅显的心得。说出来,请军长副军长,以及在座的同仁给予借鉴。”
在礼貌的寒暄过后,何其光站在了详细描绘着大别山区地形地貌的地图前,仔细地分析着当前的局势:“现在,大别山区已经成为敌后战场了。目前我们的处境相当严峻。
东面将来自合肥鬼子第二军的威胁,西面面临着来自武汉十一军方向敌军的围剿压力,北面则受到郑州开封日军的威胁,南面则与长江对岸的日军形成对峙局面。
简而言之,我们目前就是一支孤立无援的部队。”
面对这样四面楚歌、危机四伏的状况,队伍中并没有出现恐慌情绪,因为大家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对可能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有着清醒的认识。
“目前,南面有长江作为天然屏障,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我们阻挡来自南面的日军进攻。而大别山的北面就是黄泛区,也在无形中为我们缓解了敌人的压迫。因此,我们未来主要需要应对的,将是来自西面和东面的日军。”
大家对这样的分析表示赞同。
何其光再推了下眼镜:“现在,让我们再详细讨论一下东面,霍山和六安这两个战略要地的门户问题。”
然后看了一眼徐剑飞,徐剑飞就冲他点了点头,让他继续说下去。
他指着地图上的几个关键点,继续说道:“在六安和霍山,这个直接压迫我们的东面,既然我们无力防守,那我们就应当寻找一个能够牵制日军的盟友,一个在战略上与我们有共同利益的伙伴,来替我们抗日守卫。
这样,我们就可以将主要力量,集中在大别山根据地的建设上,而不是在前线与日军进行无谓的消耗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