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内瓦峰会那场由SGAI璀璨星图与曼谷贫民窟肮脏现实交织而成的风暴,余波未平。韩东枯槁绝望的脸,腰侧那片模糊却刺眼的蓝蝴蝶纹身残影,如同投入滚油的水滴,在全球舆论场炸开了无数猜忌与恐慌的涟漪。虚假的偶像在数据法案的铁律下轰然倒塌,但将其碾入地狱的力量,似乎也沾染着某种来自深渊的诡异色彩。沈昭的名字,在“规则重塑者”的光环之外,悄然蒙上了一层难以言喻的、带着血腥与神秘气息的阴影。
然而,风暴的中心,永远是最平静的。
星光传媒顶层,巨大的落地窗外是京城连绵起伏的钢铁森林。沈昭站在窗前,左手无意识地搭在冰冷的玻璃上,指尖之下,那道银色的星痕在室内灯光下流转着内敛的微光。它不再带来能量,也不再带来倒计时的压迫,它只是一个印记,一个“独美者”的证明。系统剥离后的虚弱感早已被非人的意志碾碎,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内敛、更加深沉的掌控力,如同深海,表面平静,内里却蕴含着足以吞噬一切的涡流。
“UNESC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授勋典礼,时间是下周三,巴黎总部。”周谨行的全息投影立在办公室中央,声音依旧冷静,但眼神深处,那份属于“战友”的沉重与守护,并未因沈昭的“独美”宣言而有丝毫动摇。他汇报着典礼流程、安保等级、随行人员名单,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他冰冷法律思维的反复淬炼。他的左手掌心,那道被咖啡杯碎片割裂的伤口早已愈合,只留下几乎看不见的浅痕,如同他对某些情感的封存。
“知道了。”沈昭的声音没有波澜,目光依旧落在窗外。UNESCO的“全球文娱革新者”奖项,是官方层面对她推动《数据真实性法案》、建立SGAI指数、打破西方文化霸权的最高认可。这是一顶纯金的王冠,也是将她推向更广阔舞台、承受更猛烈风浪的灯塔。她需要这顶王冠,如同需要谢屿的资本,需要路星野的才华,需要苏棠她们的星光——皆是工具,皆为阶梯。
---
**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米罗厅。**
时间仿佛在这里沉淀。巨大的拱形穹顶绘着象征人类智慧与和平的壁画,历经岁月洗礼,色彩庄重而沉静。高大的落地窗过滤着巴黎午后的阳光,在地面投下长长的、斑驳的光影。空气里弥漫着旧书卷、抛光木器以及一种跨越国界的、严肃而崇高的气息。深红色的地毯吸尽了脚步声,唯有低沉的、多国语言的交谈声如同背景的溪流。
来自全球的文化部长、顶尖学者、艺术大师、传媒领袖…济济一堂。他们穿着代表各自文化背景的正式服装,神情庄重,目光中带着审视与期许。雷诺阿坐在角落,脸色比在日内瓦时更加阴沉,如同被遗忘在角落的旧日图腾。银幕之窗的阴影,依旧笼罩着他。
沈昭坐在前排预留的位置。她选择了最简洁的款式——一件剪裁无可挑剔的象牙白丝绸立领礼服,没有任何繁复装饰,唯有流畅的线条勾勒出挺拔而孤峭的身姿。左手腕的银色星痕被同色系的丝质腕带优雅遮掩。她安静地坐着,背脊挺直,目光平静地落在前方铺着墨绿色绒布的颁奖台上,仿佛周遭所有的目光、所有的窃窃私语,都无法穿透她周身那层无形的、由绝对意志构筑的冰壁。
仪式庄重地进行。冗长的致辞,回顾人类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就,探讨数字时代文化传播的挑战与机遇。当主持人用沉稳的法语念出那个名字时,整个米罗厅的目光如同被磁石吸引,瞬间聚焦:
“女士们,先生们,接下来,我们将授予本年度‘全球文娱革新者’奖项。这位获奖者以非凡的勇气和智慧,直面行业的沉疴痼疾,用法律的武器与创新的思维,重塑了娱乐产业的价值评判体系,为全球文化交流的公平与真实树立了崭新的标杆。有请——StarLight Media集团,沈昭女士!”
掌声响起。不同于日内瓦峰会的商业性热烈,这里的掌声更加克制,带着学术殿堂的庄重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探究。
沈昭起身。象牙白的礼服在穹顶壁画投下的光晕中流淌着温润的光泽,与她冰冷的气质形成奇异的反差。她步履从容,走向颁奖台,高跟鞋踩在深红的地毯上,发出轻微而坚定的回响。每一步,都仿佛踏在旧秩序的边缘。
颁奖者是UNESCO的总干事,一位银发如霜、目光睿智的老者。他微笑着,双手捧起一个深蓝色天鹅绒托盘。托盘中央,静静躺着一枚勋章。
那勋章造型独特而庄重。主体由铂金打造,呈现出一本微微打开的书籍与一支橄榄枝交错的图案,象征着文化与和平——这是UNESCO的标志。但在书籍与橄榄枝的环绕中央,并非传统的宝石镶嵌,而是用极其精细的微雕技术,在铂金基底上镂刻出一个小小的、散发着柔和光芒的**地球全息影像**!影像缓缓旋转,各大洲的轮廓清晰可见,代表着奖项的全球视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