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

建造完成的使者号,停泊于距离海王星轨道,海卫一,0.1天文单位的位置。

已经提前在海卫一星际城市等待的秦裕等人,

由轨道上升器来到海卫一附近宇宙空间的小型星际飞船,

经由小型星际飞船,进入到了使者号内部。

整个使者号,悬浮于宇宙空间中,

外观整体接近于一种球状,有些接近斯托文明的行星堡垒,

但又有明显的人类文明风格。

别说是以人体大小去对比,在秦裕等人乘坐着的小型星际飞船靠近使者号的过程中,

都能够感觉到,这艘小型星际飞船对比使者号这个庞然大物的渺小。

进入使者号内部过后,

内部生活区,就是一个星际城市。

不过,这看起来广阔的星际城市生活区,也就只是占据整艘远航星际飞船空间很少的一部分。

在生活区之外,

使者号上同样存在不小规模的智能工业区,和飞船整体控制一样,由强人工智能的子程序负责,

除了满足飞船上八十万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生产,

也是保证使者号在星空深处许多地方,都能够开采补充资源物质。

同时,也是为一些极端情况做考虑。

整艘使者号,可以说凝聚了人类文明目前最尖端的科技。

采用了引力推进引擎作为推进系统,

多座大型重核聚变装置为主要能源来源。

唯一的短板,可能是在通信上。

如果不是因为量子通信还未实现,量子通信装置肯定也是要被人们塞到使者号上。

不过,反过来说。

也就是因为量子通信未曾实现,才需要人联,负熵研究院派遣一艘载着人的星际飞船过去。

量子通信实现的话,人们大可以派遣一艘智能飞船,通过远程控制的方式,对目标区域进行持续探查。

现在的问题就是,

量子通信距离实现不像是其他推进技术和能源技术,依旧遥遥无期,

人们实在是有些等不下去了。

而现在电磁通信方式下,先不说十光年距离通信其他问题,

就是来回延迟超过二十年,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同时,对于人联来说,一些关系到文明的重大问题,始终还是需要人来进行决策的。

这些加起来,就是此刻对2801小行星来源区域执行探查任务,以目前这种形式进行的主要原因。

秦裕,社哲所负责人等探查任务核心参与者,主要承担的任务,就是在十光年之外,代替人联,对于一些实时情况做决策。

……

而除开飞船的推进系统,能源装置,生活区,智能工业区等,

基于本次探查任务的需要,飞船上还有两部分东西,占据了使者号相当一部分空间。

一个是探测系统。

在使者号上,以各类大型探测装置,观测装置,共同组成了一个超大型探测观测系统,

以方便,使者号在航行过程中,以及抵达目标区域之后,对使者号周围宇宙空间进行更加仔细的搜寻。

确定前往目标区域的航行途中是否有什么其他发现的同时,

也更快在目标区域内,搜寻到使者号本次探查任务中想要找到的目标。

另外一个,就是武器系统了。

虽然说是探查任务,

但人们也都知道,如果使者号确定发现那个造成2801小行星撞击危机的未知文明,

那么大概率,使者号也是要动手的。

使者号不光是探查,事实上还将做一下清理。

只不过将探查之后,具体如何进行清理的决策权,交给了探查任务中的核心参与者,

将由秦裕,社哲所负责人等人到时候按照具体情况进行决定。

所以,

在使者号上,搭载了目前人类文明内最强大,最大威力的武器。

主要就两种,

都算是负熵研究院武研所的最新成果。

一种是激光武器,

不过,这个时候装在使者号上的激光武器,

和当初人们面对末日危机时,建造在月面,最终只是让2801小行星略微偏移一点点的激光武器,

显然已经有天壤之别。

之前2801那样规模的小行星,

使者号上的激光武器,足够在它靠近之前,将它融化,湮灭。

使者号的激光武器以重核聚变作为能源供给,

利用了负熵研究院材料研究所的最新研究成果,

同时,和核心部分,事实上也使用了一些重核聚变装置中的延伸技术。

人类文明能够给核心温度超过十亿度的重核聚变装置完成‘点火’,

自然也能够将类似的技术,用在激光武器上。

使者号的大型激光武器,在一定距离内,足够在短时间内对一颗行星表面进行一些‘洗礼’。

然后是激光武器之外另一种武器。

此刻在使者号上,就没有在使用人类文明此前传统的电磁轨道炮这样的动能武器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