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吕利曲在远处看得直摇头,低声呢喃:

"小上官啊,你这哪是来搞科研的?

分明是来追自己的白月光的!"

任锦玉蹲在地上测土壤湿度,没注意身后悄悄围上来几个"热心"小战士。

"任技术员,我帮您拿工具!"

"任技术员,喝水不?我刚打的井水!"

"任技术员……"

上官赤亦赶紧跟上,板着脸挡在前面:

"都让让!任技术员有我这个助理呢!"

任锦玉抬头,看着这群小伙子紧张兮兮的样子,忍不住"噗嗤"一笑:

"行了,都别闹了,等麦子丰收了,我请大家吃白面馍!"

夕阳西下,麦田镀上了一层金边。

任锦玉站在田埂上,望着这片生机勃勃的黄色,轻声说:

"今年,战士们不用挨饿了。"

上官赤亦站在她身后,偷偷把记录本上画的小麦涂成了心形。

吕利曲没眼看:

“上官赤亦你,真是没救了。”

1963年7月中旬

北城军区种植基地迎来了,前所未有的丰收。

金灿灿的麦浪在烈日下翻滚,沉甸甸的麦穗压弯了秸秆,连风里都飘着麦香。

战士们挥舞着镰刀,汗水顺着黝黑的脸滑落,但掩不住人们脸上的笑。

"任技术员!这一亩地至少能打四百斤!"一个小战士兴奋地喊道。

任锦玉蹲在地头,指尖轻轻捻开一颗麦粒,嘴角扬起,眼里闪着光:"能!"

抗旱小麦的成功,不仅意味着北城军区的战士们,今年不用再饿肚子。

更意味着这项技术,未来可以在更广袤的旱区推广,救活无数的人。

军区大礼堂里,表彰大会隆重举行。

任锦玉、吕利曲、吕老爷子,还有上官赤亦等一众技术员,整齐地站在台上。

胸前的大红花,映得每个人脸上喜气洋洋。

司令员亲自为他们,颁发“一等功”勋章。

握着吕老爷子的手感慨道:

"吕老,你们这是救了整个北城人民的命啊!"

台下掌声雷动,

上官赤亦站在任锦玉身侧,目光不自觉地往她脸上瞟。

吕利曲一胳膊肘,怼回神:

"注意影响!"

表彰大会后,吕利曲的婚礼紧跟着举行。

新娘是北城小镇上的小学老师,叫方芸。

她不算顶漂亮,但眉宇间透着股飒爽劲儿,说话干脆利落,笑起来英气阳光。

"老吕,你这眼光可以啊!"

战友们起哄,

"方老师一看就是优秀的女同志,能扛事儿的!"

吕利曲难得红了耳根,却挺直腰板道:

"那当然!

我媳妇可是新时代女性,教书育人,比我这个搞科研的还重要!"

方芸扬起小脸抿嘴笑,半点不扭捏:

"吕同志说得对,女人不能只围着灶台转。

他有他的科研,我有我的讲台,谁也不耽误谁。"

这番话引来,领导的叫好声。

上官赤亦看着,台上的吕利曲和新娘子,忍不住感慨:

"老吕这是捡到宝了啊......"

任锦玉站在他旁边,轻声笑道:

"怎么,羡慕了?"

上官赤亦红着脸,结结巴巴道:

"我、我就是觉得方老师说得对......"

婚礼后,吕利曲拉着新婚妻子,感慨道:

"芸儿,我娶你,不是因为你会洗衣做饭。"

他认真道,

"是因为你独立的自己,你有你的光.

你能把我们的孩子,教成顶天立地的人。"

方芸眼眶微红,扬起下巴,却笑着保证道:

"我会教出无数个,独立女性。

你们男人可别说,我们女人抢了你们饭碗。”

火车站的汽笛声,刺破清晨的薄雾,月台上人影稀疏。

“上官!”吕利曲大步走过来,重重拍了拍上官赤亦的肩,

“到了橸都记得写信!

别一进城就把,我们这些土包子忘了!”

上官赤亦扯了扯嘴角,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轻松:

“放心,忘不了你们……尤其是你欠我的那顿酒。”

他的视线越过吕利曲的肩膀,看向安静站在后面的任锦玉。

任锦玉向前走了两步,递过来个小布包:

“上官同志,路上带着。”

布包里是几块烤得焦黄的馍片,边缘还细心地裹了油纸。

“那是用他们,亲手培育的抗旱小麦做的。”

上官赤亦心里发紧,他想说很多话,可最终只是深深看了她一眼,轻声道:

“谢谢。”

他多想冲过去,像吕利曲拥抱方芸那样,用力地、不顾一切地抱住任锦玉,告诉任锦玉,

“别忘了我。”

可他不能。

这个年代,一个拥抱,一句越界的话,都可能成为别人攻击她的把柄。

他不能让她因为自己,背上任何不干不净的流言。

任锦玉微微点头:

“保重。”

汽笛长鸣,车轮缓缓转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