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穿越北宋靖康耻灭吾主沉浮 > 第52章 重整山河待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赵翊等人得知金兵再次来犯,立刻整军备战。

岳飞率领岳家军作为先锋,率先出城迎敌。他们迎着凛冽的寒风,军旗猎猎作响,向着金兵的方向疾驰而去。

一路上,岳飞鼓舞士气:“兄弟们,今日之战,关乎大宋生死存亡,咱们要用手中的枪,杀出一条血路,让金兵知道我大宋将士的厉害!”将士们齐声高呼,声震云霄。

与此同时,赵翊率新军在潭州城外设伏,准备给金兵来个出其不意。

宋林则在城内组织百姓,加固城防,备好滚木礌石、热油箭矢,妇女儿童们也纷纷行动起来,为守城贡献自己的力量。

金兵的先锋部队率先抵达潭州城外,与岳飞的岳家军遭遇。

金兵依仗人多势众,挥舞着长刀,嗷嗷叫着冲了上来。

岳家军毫不畏惧,列阵以待,待金兵靠近,岳飞一声令下,强弩齐发,金兵顿时倒下一片。

紧接着,岳家军如猛虎下山,冲入敌阵,长枪挥舞,杀得金兵人仰马翻。

完颜宗望见先锋受挫,恼羞成怒,亲自率领主力部队压上。

他看着战场上混乱的局面,嘴角泛起一抹冷笑,心中暗道:“今日便是你们大宋的覆灭之时!”可他万万没想到,就在他全力进攻岳飞之际,赵翊的新军从侧翼杀出,如神兵天降。

新军将士们怀着满腔热血,不顾生死,直扑金兵侧翼。他们虽然战术略显稚嫩,但凭借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竟将金兵的阵型冲得大乱。

城内的宋军见时机已到,在宋林的指挥下,打开城门,呐喊着冲向金兵。

一时间,宋军内外夹击,杀声震天。金兵腹背受敌,渐渐不支,开始慌乱败退。

完颜宗望见大势已去,气得哇哇大叫,却又无力回天。

他在亲兵的护卫下,狼狈逃窜。宋军乘胜追击,缴获了大量的粮草辎重、兵器马匹,士气大振。

这场大战之后,潭州城再次迎来短暂的安宁。

但赵翊等人深知,战争的阴霾并未彻底消散,大宋的未来依旧充满变数。

他们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城中,一方面安抚百姓,救治伤员;另一方面,总结经验,筹备下一次战斗。

徽宗听闻潭州大捷,喜出望外,对赵翊等人的赏赐再次加码。

然而,赵翊等人却无心领赏,他们带着胜利的战果,再次走进朝堂,向徽宗进谏:“陛下,如今虽两胜金兵,但我大宋积弊已久,若不彻底改革,实难长治久安。

恳请陛下痛下决心,清除朝堂奸佞,革新军政,充盈国库,唯此方可保大宋江山永固。”徽宗看着眼前这些满身伤痕却目光坚定的将领,心中有所触动,可当他环顾四周,看到那些心怀鬼胎的大臣们时,眼神中又闪过一丝犹豫。

朝堂之下,李纲也在默默筹划。他深知,单靠几个将领的热血和忠诚,难以改变大宋的命运,必须从根本上变革制度,选拔人才,充实国力。

于是,他联合一些有志之士,开始起草改革方案,涉及吏治、军事、经济等诸多方面,试图为大宋的复兴绘制一幅宏伟蓝图。

然而,改革之路从来都是充满艰辛与荆棘。那些既得利益者们怎会轻易放弃手中的权力?他们暗中勾结,对李纲等人的改革方案百般挑剔、恶意诋毁,甚至不惜编造谣言,诬陷李纲意图谋反。

一时间,京城中谣言纷飞,人心惶惶。

赵翊、岳飞、宋林得知李纲的困境后,决定挺身而出,为他撑腰。

他们在京城中四处奔走,向百姓们解释改革的必要性,揭露权贵们的阴谋。

百姓们听闻真相后,纷纷站在李纲这一边,街头巷尾,议论纷纷,都是对改革的支持之声。

在民众的呼声下,徽宗不得不重新审视李纲的改革方案。他召集大臣们再次商议,在赵翊等人的据理力争下,一些合理的改革措施终于得以通过。

吏治方面,开始清查贪官污吏,严惩不贷;军事上,加大对军队的投入,招募新兵,改良装备;经济领域,鼓励农桑,减免赋税,促进商业发展。

大宋,在这血与火的洗礼中,在忠勇之士的奋力拼搏下,在改革的阵痛与希望中,艰难地迈出了复兴的第一步。

然而,前方的道路依旧漫长,金兵的威胁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头顶,大宋的命运,依旧掌握在每一个为它拼搏、为它抗争的人手中……

随着改革措施的逐步推行,大宋境内呈现出一番新气象。

各地的贪官污吏纷纷落马,官场风气为之一清;新兵源源不断地补充进军队,训练场上喊杀声此起彼伏,士气高昂;农田里,百姓们辛勤劳作,庄稼长势喜人,粮仓渐渐充实起来。

但赵翊等人并未因此而放松警惕,他们深知,金兵虽连败两场,可实力犹存,必然会伺机反扑。

于是,他们一边加强潭州的城防建设,一边派出探子,深入北方,刺探金兵的动向。

果不其然,完颜宗望在经历两次惨败后,回到北方,卧薪尝胆。他不仅加紧训练兵马,还与周边部落勾结,试图扩充势力。同时,他借鉴宋军的战术,改良兵器,打造出一批适合攻城的重型器械,发誓要在下一次交锋中一雪前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