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城大学九月的风还裹着夏末的余温,吹得香樟树叶沙沙作响,也吹动了程橙额前细碎的刘海。
她站在熙熙攘攘的学生会招新摊位前,一双圆溜溜的眼睛好奇地扫过各个部门花花绿绿的宣传海报。
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新生,目标明确——奔着能锻炼沟通协调能力的部门去。
“同学,了解一下我们实践部吗?”一个温和的声音在旁边响起。
程橙循声转头,撞进一双含笑的眼睛里。
眼前的男生个子很高,穿着干净的白T恤和浅蓝色牛仔裤,鼻梁上架着一副细框眼镜,镜片后的目光沉静又带着点恰到好处的热情,嘴角自然上扬的弧度让他整个人散发着一种温润如玉、值得信赖的气质。
“实践部?具体做什么呀?”程橙来了兴趣,声音清脆。
男生耐心地介绍起来,条理清晰,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
他叫陈哲,实践部的副部长。
程橙一边听一边打量他,心里默默点头:嗯,看起来是个靠谱稳重的学长。
顺利通过面试加入实践部后,程橙很快发现陈哲确实如初见印象那样,是部门里的“定海神针”。
他做事细致,脾气好得出奇,似乎永远挂着那副温和的笑容。
谁电脑坏了找他,表格填不明白找他,甚至跟其他部门沟通不畅也习惯性地推他出面。
陈哲几乎从不推拒,总能妥帖地帮大家解决问题。
“哲哥,你就是我们部的活菩萨!”部门里一个调皮的男生常这么打趣他。
陈哲只是推推眼镜,无奈地笑笑:“举手之劳。”
程橙起初也觉得这学长脾气真好,但接触多了,隐隐觉得哪里不太对劲。
他似乎太不懂得拒绝了,像一块温顺的海绵,默默吸收着四面八方的“麻烦”,自己却从不会喊挤喊累。
直到那个深秋的夜晚,一次特殊的任务,让程橙真正走进了陈哲的世界。
南城骤然遭遇寒潮袭击。
天气预报里的蓝色预警符号刺眼,风像裹着小冰碴子,刮在脸上生疼。
偏偏这天轮到实践部参与校园“网格化巡逻”——一项为了防止体育生半夜剪开学校围墙栅栏偷溜回校而设立的、颇有些形式主义的任务。
所谓巡逻,不过是两人一组,在门禁后(十一点半)到宿舍楼锁门前(十二点),蹲守在学校几个着名的漏洞旁,象征性地盯着。
很不幸,程橙和陈哲被分到了最偏僻、最灌风的北后门那个着名的大洞前。
惨白的月光下,铁栅栏被剪开一个足够人钻过的口子,冷风正呼呼地往里灌。
程橙裹紧了单薄的外套,缩着脖子,牙齿都开始打架。
“这鬼天气……学校怎么想的啊!”她小声抱怨着,原地跺着脚,试图驱散一点寒意。
“给。” 旁边递过来一个温热的纸杯,杯壁瞬间温暖了她冻得有些发麻的指尖。
是陈哲。他不知何时离开了一下,手里拿着两杯奶茶。
他自己那杯是普通的原味,递给程橙的那杯,标签上清晰地印着“茉莉奶绿,三分糖,温热”。
“啊?谢谢哲哥!”程橙有些惊喜,她最爱喝的就是茉莉奶绿,尤其喜欢三分糖的清甜。
他是怎么知道的?大概是之前部门聚餐时自己随口提过?这份细心让她心头一暖。
两人并肩蹲在那个洞口旁边,背靠着冰冷的围墙。
寒风依旧在耳边呼啸,但手里这杯热乎乎的奶茶,像一个小小的暖炉,从掌心一直熨帖到心里。
为了驱散寒冷和无聊,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起天来。
从吐槽这奇葩的巡逻任务,到抱怨南城变幻莫测的天气,再到各自专业的有趣课程。
陈哲话不算多,但很善于倾听,偶尔的回应总能精准地接住程橙跳跃的思维。
“哲哥,你看着挺成熟的,大几了呀?”程橙吸了一口香甜的奶茶,随口问道。
陈哲笑了笑:“我大二。”
“啊?!”程橙差点呛到,圆睁着眼睛看他,“你才大二?我一直以为你是大三甚至大四的学长呢!” 他身上的沉稳气质实在太有迷惑性。
“嗯,”陈哲有些不好意思地推了推眼镜,“我上学早,五岁半就读一年级了,所以比同届的同学年纪都小一点。”
“哇!神童啊!”程橙夸张地赞叹,随即又促狭地笑起来,“那这么说,我们其实是同岁咯?陈哲‘同学’?”
陈哲被她揶揄得耳根微红,只好笑着点头:“嗯,理论上是的,程橙同学。”
“洞窟寒风夜”的奇妙经历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两人之间的隔阂。
知道了彼此同龄,程橙在陈哲面前彻底放松下来,不再把他当作需要仰望的学长,而是可以随意说笑打趣的同龄朋友。
她发现陈哲并非表面看起来那么古板,他懂得很多冷知识,会讲一些冷得恰到好处的笑话,甚至对儿童心理学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让立志成为幼儿心理咨询师的程橙惊喜不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