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正值春夏交汇的季节。
正是春暖花开的好时候。
原本这样的好时节,那都是赛音山达的牧民们最开心的日子。
但此时的赛音山达却充满了肃杀之气!
连草原上的小动物,都离这里远远的。
就生怕接近这里。
整个赛音山达的阿鲁台部,其中的老幼妇孺都被提前迁移到了鞑靼可汗的王庭。
现在还留在赛音山达的,只有七万左右可以作战的士兵。
其中以骑兵为主。
这群人是留下来防守赛音山达的。
赛音山达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遍地都是蒙古包。
而是建出了一座土城。
就在那矮小的山上。
阿鲁台已经不断在向鞑靼可汗求援了。
但是得到的最新消息,
就是援军已经在路上了。
只是让他:
——留守待援,友军马上就到!
等着等着,阿鲁台就等来了,大明的主力部队!
——由大明皇帝朱棣亲率的大军!
明军已经兵临城下。
阿鲁台面如死灰。
赛音山达确实是一个很特殊的地方,哪怕是朱棣,在第一眼看到这里后,他都认为如果按照自己目前最新的想法,这里确实是最适合建城的地方。
收拢牧民,移迁汉民;
经营发展,实控此地。
一片草原之中,矮小的山上就是一座土城,周围也是相连的营寨。
而山下的四周,在那些湖泊和小溪周围,就是四散的蒙古包。
只不过现在这些蒙古包,早已是人去楼空。
明军的大军已经逼近。
阿鲁台就叫来了自己的几个儿子,他的小儿子已经命丧汉王之手,现在还剩下的也就大儿子和老二老三。
偌大的蒙古包,阿鲁台一脸穷途末路的样子,长叹,“长生天在上,我们的部落就要走到尽头了,你们的弟弟已经先一步回归长生天的怀抱,而现在你们的父亲我也要随着他一起回归……”
“父亲,我们还没有输!”
大儿子不服。
阿鲁台看着大儿子,沧桑不已,“没办法了,这一次明军直接越过了瀚海,深入到了瀚海以北,看样子此次他们不打算如之前一样,只是来草原驱赶我们,打不了多久他们就会撤——!可,这一次,那汉家的皇帝,是打不算走了!”
“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了吗?”
“是呀,父亲。”
另外两个儿子,有些凄然悲呛。
“我们不是他们的对手,看看他们的军队,远征千里,竟然不比我们人少——!”阿鲁台语气中满是震惊,他实在想不通,这一次大明的后勤,为何能源源不断!
大明不是缺钱吗?
此次军费这么足?
阿鲁台看着三个儿子,“你们是我唯一的血脉,你们待会就离开,赶往王庭吧!你们去可汗那里,那里有可以保护你们的力量,只要你们在,我阿鲁台的血脉就不会消亡!”
阿鲁台交付完后事,就将腰间的佩刀交到了自己大儿子的手中。
他知道此战必输。
大明也不会放过他。
朱棣也许会收容臣服他的其他部落,
但他阿鲁台绝对不可能!
他可是朱棣的眼中钉,肉中刺。
——必死无疑!
阿鲁台起身走出了帐篷内。
“父亲!!!”
三子呼喊。
……
朱棣的十万大军开赴到距离赛音山达不远的地方。
他传令三军,停止前进。
朱棣似乎并不着急,
他不打算急于进攻。
朱棣认为现在不是最好的进攻时机。
自己的大孙子还未有消息传回来,
张辅那里也还未达到鞑靼的王庭。
而且他们刚刚到赛音山达,本就有些疲惫。
此时就下令进攻,未免过于急躁,
不合兵法,也不合天时。
要想在此次,彻底地消灭阿鲁台,将阿鲁台部彻底灭亡。
那就要攥紧拳头,再将拳头收回来!
准备好,
——蓄意轰拳!
骑着马来到前方,朱棣拿出望远镜眺望远处的赛音山达。
他仔细地观察着敌军的动向。
还有他们的排兵布阵。
阿鲁台可是朱棣的老对手了,彼此对对方都很熟悉。
阿鲁台本人也是朱棣的手下败将。
但就是这样的手下败将,屡次三番不服大明。
这让朱棣对于阿鲁台,真是欲除之而后快。
此时的大明,因为朱棣的关系,是有着对于草原的主动战略的。
不似后面几个皇帝的放任不管。
也不似晚期的大明。纯纯摆烂。
朱棣有着自己的步骤和想法。
要知道,朱棣一死,到了后面几任皇帝,就任凭瓦剌也先发展,消灭了鞑靼和其余诸部。
直接一统蒙古,再造草原统一。
甚至还反过来掌握了朵颜三卫。
使得最后的也先,拥有了十分强大的军力。
自然,这也跟后面几个皇帝,坐视瓦剌发展,不无关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