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沈家村,万籁俱寂。连最警觉的看家犬都蜷缩在窝里沉沉睡去,只有远处田野间不知名的夏虫,低低地吟唱着催眠的单调曲子。空气中弥漫着白日劳作留下的泥土腥气、新翻防火隔离带的潮湿土腥,以及一丝若有若无、被深埋却依旧顽强钻出的焦糊气味。这气味,是刻在骨子里的警钟。
沈家那间低矮小屋的窗户,依旧透出一点昏黄摇曳的光晕。屋内,沈微伏在破旧的木桌上,眉头紧锁。油灯的光晕将她瘦削的身影拉长,投在粗糙的土墙上,随着灯芯的跳动而微微晃动。
桌上摊开的,不再是“磐石工坊”的防火图纸,而是一叠厚厚的、密密麻麻写满字迹的账册。旁边,放着几块色泽深浅不一、还带着细微气泡的半透明玻璃样品。
玻璃窑炉的火日夜不息,新出的这批样品比上次又清透了些许,淡绿色的杂质似乎也少了些。但距离她心目中那纯净如水晶、能映照人影的“琉璃”,依旧隔着天堑。每一次尝试新的原料配比、调整炉温、延长烧制时间,都意味着成倍的木炭消耗和人力投入。利润,如同涓涓细流汇入深潭,缓慢得令人心焦。而“磐石工坊”的骨架虽已立起,双层夯土墙厚实得如同堡垒,防火隔离带光秃秃地横亘在四周,巨大的水缸沉默地蹲守在角落……但这些,每一寸每一分,都是用真金白银和全村人咬牙硬扛的力气堆砌出来的。
赵家赔偿的粮食,是救命的血,撑过了最艰难的日子。但重建的筋骨——那如流水般花出去的铜板,却让沈微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什么叫捉襟见肘。账册上,代表支出的墨迹浓黑沉重,如同不断勒紧的绳索;代表收入的数字,却显得单薄而脆弱,尤其是那玻璃一项,增长缓慢得如同蜗牛爬行。
“不行…这样下去…”沈微用指关节用力按着突突直跳的太阳穴,喃喃自语。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带着一种沉重的焦虑。赵家的覆灭震慑了宵小,萧砚的铁腕暂时扫清了障碍,但这片被烈火焚烧过的土地,想要真正恢复生机,需要的不仅仅是安全,更需要源源不断的活水!肥皂是根基,玻璃是希望,但它们的成长,都太慢了!慢得让她在深夜里,能清晰地听到时间流逝、资金枯竭的滴答声。
一种巨大的、无形的压力,沉甸甸地压在心头,几乎让她喘不过气。她下意识地握紧了拳头,掌心尚未完全愈合的伤口传来一阵刺痛。这痛楚,非但没有让她退缩,反而像是一根针,刺破了压抑的疲惫,激发出一种近乎焦躁的、渴望破局的冲动!
必须找到新的源头!新的活水!
就在这时——
“嗡——!”
一声极其轻微、却又清晰无比的蜂鸣,毫无预兆地在沈微的脑海深处响起!那声音并非刺耳,反而带着一种奇异的、如同玉石轻叩般的清越质感,瞬间驱散了所有的困倦和焦虑!
沈微猛地坐直身体,心脏在胸腔里漏跳了一拍!
这感觉……太熟悉了!是那个神秘“系统”的预警!但这一次,没有刺目的红光,没有冰冷的威胁警告!这声音……更像是一种提示?
【检测到宿主面对重大发展瓶颈,意志坚定,符合解锁条件。】
【奖励发放:基础纺织机改良图(附:核心部件锻造精要)。】
随着这两行毫无感情、却字字清晰的提示在意识中浮现,沈微只觉得眼前骤然一亮!并非物理的光线,而是一幅极其复杂、却又条理分明的立体结构图,如同烙印般,瞬间投射在她的“视野”之中!
那不再是简陋的防火工坊草图!
那是一个……前所未见的机械世界!
一架结构精巧、远超沈微想象的木质织机,如同被无形的巧匠拆解开来,每一个部件、每一根连杆、每一个齿轮、甚至每一颗榫卯的位置,都以最清晰、最直观的方式,呈现在她的“眼前”!那些原本在传统织机上需要双手不停穿梭、引纬、打纬的繁复动作,在这幅图纸上,被一种极其巧妙的机械联动结构所替代!最核心的,是一个被称为“飞梭”的狭长梭子,以及一个与之完美咬合的、带有弹簧和撞针的“梭箱”装置!
图纸旁边,如同星辰般点缀着无数细小的文字注解:
【“飞梭”结构:梭体需硬木(枣木、檀木为佳),内置光滑瓷质导轮,减少摩擦。】
【“梭箱”联动机构:撞针需精铁锻造,淬火至蓝钢硬度,确保弹性与刚性;弹簧需中碳钢反复折叠锻打十次以上,淬火后回火处理,保证持久弹性……】
【动力传递:脚踏板联动主轴,主轴通过偏心连杆驱动筘座(打纬机构)与梭箱撞针……】
【效率预估:熟练操作下,引纬速度提升五至八倍,布幅宽度可增至传统织机两倍以上,织物紧密度与均匀度显着提升……】
信息如同决堤的洪水,疯狂涌入沈微的大脑!那精密的构造,那巧妙的联动,那对材料近乎苛刻的要求……这一切,都彻底颠覆了她对“织布”的全部认知!她仿佛看到,在那些精密的齿轮咬合与弹簧的嗡鸣声中,梭子如同有了生命般在经线间闪电般穿梭!原本需要两个熟练织妇配合才能完成的紧密宽幅布匹,如今只需一人脚踏驱动,便能轻松完成!效率,天壤之别!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