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玄幻 > 阴符吞墟录 > 第73章 神煞觉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青铜匣子合上的瞬间,七枚虎头令牌突然剧烈震颤起来,发出嗡嗡的共鸣声。匣体表面的青铜纹路如同活物般蠕动,那些古老的云雷纹竟自行重组成了星象图案。林墨的战术平板突然自动激活,全息投影系统不受控制地投射出一幅旋转的星图,二十八宿的方位明显偏离了现代天文学记录的位置。

王铁山感觉掌心传来灼烧般的疼痛,低头发现虎符烙印正在发光。七个星点如同被点燃的灯盏,依次亮起幽蓝色的光芒。陈三卦的罗盘指针疯狂旋转,铜制的指针在高速转动中逐渐弯曲,最终指向正北时竟诡异地弯成了问号形状,盘面上的天池水剧烈沸腾起来。

"这是《六壬神煞图》的认主仪式。"阿吉的声音虚弱但笃定,她举起骨笛轻触悬浮的星图。笛孔渗出的血珠在空气中凝结成珠,这些血珠自动排列成三垣四象的轮廓。但那些星辰标记的位置明显错位,紫微垣的中心偏离了应有坐标足有十五度,就像被人强行扭转了方向。

林墨快速操作系统,数据库调取的现代星图与古图重叠时,红色警告框不断闪烁:"星图基准年检测为北宋靖康元年,与当前天体位置偏差899年。"她的手指在屏幕上划出残影,试图校准坐标系统,但每次输入都会引发更剧烈的数据紊乱。

军官们围成的保护圈突然骚动起来。王铁山将青铜匣平放在军用吉普的引擎盖上,七枚令牌像被磁铁吸引般自动吸附在青铜匣表面,排列成北斗七星状。每枚令牌的虎眼位置突然裂开细缝,从中射出七道青色光束,在空中交织成残缺的星官图谱。

陈三卦咬破食指,将血滴在第三枚"天玑"令牌上。血珠渗入虎眼的瞬间,东北方的天际亮起道青光,与令牌射出的光束完美衔接,在暮色中划出一条清晰的光路。林墨的平板突然黑屏,三秒后重启显示出"地脉能量干扰"的警告字样。

"需要重新定位基准。"林墨的声音有些发抖,她调出2025年的天体运行模型投影。当现代星图叠加到古星图上时,两组星辰之间出现明显的错位带,就像两张透明胶片叠错了位置。阿吉的骨笛突然发出尖锐的蜂鸣声,笛身上浮现出蛛网般的裂纹,每个裂纹里都渗出细密的黑色星沙。

这些星沙像有生命般飞向星图错位带,在虚空中填补着古今星图间的空缺。军官中年纪最大的赵上校突然解开战术背心,从贴身的防水袋里取出个铅封的金属筒。旋开盖子时,筒内飘出一缕带着檀香味的白烟,里面是卷泛黄的宋代绢布。

绢布展开后露出完整的《六壬神煞图》,但上面的朱砂星官标记正在缓慢移动,就像活着的萤火虫。王铁山将掌心虎符按在绢布右下角的"天罡"星位,那里的标记立即固定下来。其余星官却移动得更快,在绢布表面拖出长长的红色光痕,如同流星划过夜空。

青铜匣发出机关转动的咔嗒声,匣盖突然弹开,七枚令牌腾空而起。它们悬浮在离地三尺的空中,虎眼射出的光束组成立体星网,将众人笼罩在青色的光幕中。林墨的战术平板发出刺耳的警报声,重力传感器显示这些光束正在改写方圆十米内的引力场参数。

陈三卦的罗盘终于停止旋转,铜制的盘面突然裂成两半,露出藏在里面的微型浑天仪。这个不过拇指大小的青铜仪器自动运转起来,晷针精准指向2025年夏至点的太阳方位。阿吉的骨笛在这时彻底碎裂,碎片却没有落地,而是在空中组成个立体钟表。

钟表的数字是二十八宿名称,指针则是微缩的北斗七星造型。当斗柄指向"井"宿时,绢布上的星官突然全部静止。王铁山眼疾手快地将虎符按在"天机"星位,整张绢布顿时浮空而起,星官标记开始按照2025年的实际运行轨迹重新排列。

"指挥部紧急通报!"通讯兵突然大喊,"天文台监测到北斗七星实际位置偏移7度!"几乎同时,林墨的平板同步显示青铜匣光束正在扭曲空间曲率。七枚令牌开始缓慢自转,虎眼中射出的光束由青转红,在地面烧灼出复杂的星象图谱,焦痕散发出奇特的松脂味。

陈三卦的浑天仪突然解体,碎片在空中重组为黄道十二宫模型。阿吉咬破舌尖喷出血雾,这些血珠像长了眼睛般精准命中每个宫位的主星。绢布上的星官立即响应,相应位置亮起血色光芒。王铁山发现掌心虎符的七个星点正在缓慢移动,逐渐形成2025年北斗七星的形状。

"清场!建立观测点!"赵上校的命令斩钉截铁。士兵们迅速架设起三台便携式天文望远镜,镜头同时对准天枢星。监视器里的图像与令牌投射的星图完全重合时,林墨的平板弹出绿色确认框:"星图校准完成度92%"。缺失的8%对应着绢布边缘模糊的"神煞"二字,那里的墨迹像活虫般蠕动。

青铜匣内部传来精密的齿轮咬合声,匣底浮现出立体的河图洛书。数字自动对应到星官位置,唯有"五"这个数字不断在"中宫"与"勾陈"之间跳动。阿吉将染血的星沙撒向河图,那些黑色沙粒组成卦象,"五"终于稳定在"勾陈"位,对应到现代星图的北极星坐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