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
往日里充斥着全球各地口音、步履匆匆的国际到达区,此刻却陷入了一种奇异的、带着焦灼与期盼的寂静。空气仿佛凝固,只有电子屏航班信息刷新的细微嗡鸣,以及无数双眼睛死死盯着“国际到达”通道口的沉重呼吸声。
通道口外,早已被黑压压的人群和长枪短炮的媒体彻底堵死。但与寻常接机或追星不同,这里的人群构成极其特殊:穿着白大褂、头发花白的老教授们被年轻的学生搀扶着,眼神热切;西装革履、提着昂贵公文包的投资人翘首以盼,脸上是毫不掩饰的贪婪;更多的,是穿着各色工装、胸前别着不同研究机构徽章的科研人员和技术骨干,他们攥紧了拳头,手心全是汗,眼神在期盼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忐忑中交织。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通道尽头那片被隔离带隔开的空地。空地上没有鲜花,没有横幅,只有一条崭新的、泛着幽蓝色金属光泽的……“龙脊”磁悬浮轨道延伸段!轨道尽头,静静停着一辆线条流畅、喷涂着金色龙纹的磁悬浮通勤梭车,车门敞开,如同蛰伏的钢铁巨兽张开了口。
“CA998,波士顿洛根国际机场,抵达!” 电子广播声终于打破了令人窒息的寂静!
嗡——!
人群瞬间骚动起来!无数镜头瞬间对准了通道口!
第一个身影出现在通道尽头。
那是一位头发花白、戴着金丝眼镜的老者,儒雅中带着一丝旅途的疲惫。他推着一个半旧的行李箱,步伐却异常坚定。当他看清通道外那黑压压的人群、闪烁的镜头,尤其是那条延伸至梭车的幽蓝轨道时,他的脚步猛地顿住了。
“陈……陈安邦教授!麻省理工学院终身教授!凝聚态物理泰斗!” 有记者认出了他,失声惊呼!
陈安邦没有理会惊呼。他的目光,死死地、近乎贪婪地落在那条幽蓝的轨道和金色的龙纹梭车上。几秒钟的凝视后,这位在异国顶尖学府执教三十载、桃李满天下的老教授,做出了一个让所有镜头疯狂闪烁的动作!
他猛地停下脚步,将行李箱放在脚边。然后,在全世界惊愕的目光注视下,他颤抖着双手,从贴身的西装内袋里,掏出一个深蓝色的小本子——米国绿卡!
没有犹豫,没有留恋!
“嗤啦——!”
一声刺耳的撕裂声响起!
陈安邦教授用尽全身力气,将那象征着无数人梦寐以求的“自由世界”通行证,当众撕成了两半!碎片如同枯叶般,从他颤抖的手指间飘落,散在光洁的地板上!
“我,陈安邦!” 老教授猛地抬起头,布满皱纹的脸膛因激动而涨红,声音却洪亮得如同惊雷,带着一种挣脱枷锁的酣畅淋漓,“今日!回家!此身此心,尽付故土!为‘天梯’!为龙国!”
吼声在寂静的航站楼里回荡!震得人心头发颤!
下一秒,更令人震撼的一幕发生了!
只见通道内,如同开闸的洪流!数十、上百位和陈教授年纪相仿、或正值壮年的学者、工程师、科研人员,推着行李,脚步匆匆却又无比坚定地涌了出来!他们肤色各异,但黄皮肤黑眼睛的龙国面孔占了绝大多数!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和陈教授相似的激动、决绝,以及一种找到归宿的释然!
“李默!斯坦福实验室首席架构师!”
“张薇!贝尔实验室核心通讯研究员!”
“王海涛!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JPL)高级工程师!我的天!他也回来了?!”
“还有那个!欧洲核子中心(CERN)粒子对撞机项目组的龙裔骨干!赵明远!”
记者们的惊呼声此起彼伏,如同在为这支归国大军唱响名册!闪光灯连成一片刺目的光海,记录下这历史性的一刻!这些名字,每一个都曾在国际顶尖科技殿堂闪耀,是各自领域执牛耳的人物!此刻,他们如同倦鸟,跨越重洋,只为归巢!
没有人去走普通的出站通道。
所有人的目光,都坚定地投向了那条幽蓝的轨道,投向了那辆金色的梭车!
陈安邦教授第一个迈开步子,踏上了那条冰冷的轨道基座。他的脚步踩在特种金属上,发出清脆的回响。紧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归国的人流汇成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沉默而坚定地踏上了那条象征着龙国未来、连接着“天梯”计划的“龙脊”延伸线!
他们有序地登上梭车。车门无声关闭。
“嗡——!”
低沉悦耳的电磁嗡鸣响起。
金色的梭车沿着幽蓝的轨道,如同离弦之箭,瞬间加速,化作一道流光,消失在航站楼深处,驶向“龙脊”网络的核心,驶向金井村,驶向“天梯”计划的心脏!
航站楼内,短暂的死寂后,爆发出震天的掌声和欢呼!留下的人,无论是接机的、围观的,还是机场工作人员,无不热泪盈眶,用力地鼓掌!为英雄归来,更为一个民族科技复兴的磅礴气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