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贪风暴的“犁庭”铁犁仍在神州大地纵横呼啸,万亿“废纸”碾成的尘埃尚未落定。而一项足以让全球旧有交通体系彻底沦为古董的超级工程,已如蛰伏的巨龙,在举国澎湃的科技伟力滋养下,昂首待发。
西山,“天梯”工程指挥部。
巨大的环形主屏上,不再是全球物流或天罚打击的图景,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横贯华夏版图的、闪烁着冰冷金属光泽的虚拟轨道!它自京畿核心拔地而起,撕裂燕山余脉的阻隔,以近乎笔直的姿态,狂暴地向西延伸!跨越黄河的浊浪,刺穿秦岭的险峻,无视青藏高原那令人窒息的屋脊,直抵日光之城——拉萨!轨道下方,标注着令人灵魂震颤的参数:
【项目代号:“龙脊”】
【性质:全球首条实用化真空超导磁悬浮火箭列车干线】
【首段:京城西站(地下300米)——拉萨北站(海拔3658米)】
【设计时速:12,00公里/小时(近地轨道速度)】
【单程耗时:京城至拉萨——110分钟!】
画面拉近轨道截面:并非传统的双轨,而是一条直径超过十五米的、闪烁着幽暗金属光泽的巨型圆管!管壁材质呈现出一种非金非石的“玄乌”色泽,那是“天梯”工程副产品——月海深层提炼的“玄乌合金”,强度与韧性超越已知一切材料!管道内部,是绝对的、由尖端技术维持的、近乎星际空间的真空环境!
轨道中央,悬浮着一列造型极度流线、宛如一柄出鞘星际战刃的列车。车身通体覆盖着与真空管道同色的“玄乌”装甲,只在关键节点镶嵌着细密的、流淌着幽蓝色光芒的量子能量纹路。没有传统的车头驾驶舱,整个车身浑然一体,只在尾部,三组呈品字形排列的、散发着恐怖能量波动的环形喷口,预示着它狂暴无匹的动力来源——微型化聚变脉冲引擎!
“秦老,林总工,‘龙脊’一期工程,京城至拉萨段,所有系统最终联调测试完成,量子加密真空屏障稳定率100%,超导磁悬浮场均匀度误差低于亿分之一,聚变引擎点火序列验证完美。” 一名肩扛少将军衔、眼神锐利如鹰的工程师(“龙脊”项目总指挥)声音洪亮地汇报,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请求进行载人首航!”
秦老负手立于巨屏前,看着那条贯穿版图的钢铁巨龙,看着那柄悬浮其中的星际利刃,抚掌大笑,声震屋宇:“哈哈哈!好!好一个‘龙脊’!好一柄叩天门的神兵!当年老祖宗修个长城都算奇迹,如今我龙国儿郎,直接在天上画了条通天的铁轨!这速度,孙猴子翻筋斗云都追不上!” 他猛地一拍旁边林阳的肩膀,“阳子!这趟头彩,非你莫属!坐镇车中,替老夫,替亿万国人,尝尝这‘一步登天’的滋味!”
林阳的目光,平静地扫过屏幕上每一个精密的参数,如同在检视自己最得意的造物。他手中那台“星芒”终端幽蓝的光芒流转,已悄然与“龙脊”主控量子核心完成无缝链接。他微微颔首:“固所愿也。”
京城西站,地表。
往日喧嚣的超级枢纽,此刻被肃穆与期待的气氛笼罩。巨大的站前广场被彻底清空、戒严。数万民众被允许在数公里外设置的巨型全息观礼屏前聚集。天空中,负责安保和航拍的军用“玄鸟”空天战机编队无声掠过,流线型的机身反射着冷冽的阳光。
真正的奇迹,深埋于地下三百米。
京城西站地下核心区,灯火通明,宛如未来神殿。高耸的穹顶下,一个直径超过三十米的巨大圆形平台嵌入地面。平台中央,正是那条闪烁着“玄乌”冷光的真空管道入口!此刻,入口厚重的、由多层“玄乌”合金与能量屏障构成的圆形闸门,正如同神话中巨兽的口器,缓缓向两侧滑开,露出内部深邃、绝对黑暗的通道。通道内壁,细密的超导线圈和维持真空的量子场发生器,正流淌着幽蓝色的微光。
那列代号“破晓”的火箭列车,如同沉睡的远古神兽,静静地悬浮在平台中央,尾部三组聚变引擎喷口处于待机状态,散发出令人心悸的暗红色光芒和低沉的能量嗡鸣。
观礼台上,大佬云集。除了秦老、军方高层、“天梯”及“龙脊”的核心工程师,还有几位特意邀请的、经历过龙国从一穷二白到科技腾飞全过程的老一辈功勋科学家。他们坐在特制的观礼席上,戴着专用的全息目镜,苍老的手紧紧抓住扶手,浑浊的眼眸里,闪烁着激动与难以置信的泪光。
“老伙计…当年咱们造‘东风’,算个弹道都扒拉算盘珠子…现在…现在这玩意儿…”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院士指着那悬浮的列车,声音哽咽。
“一步登天…真是一步登天啊…” 旁边另一位老人喃喃道,用力擦了擦眼角。
林阳在众人的注视下,走向列车。他没有穿宇航服,只是一身简洁的深色工装。一名工程师递上一个特制的、如同半张银色面具般的轻量化头盔,内置了生命维持、信息交互和量子通讯系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