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我是代兄娶亲啊,嫂嫂。”路平铮还想辩解,他现在只想让路修远活着。
“他最开始并不承认,不是吗?”
最开始许砚宁问的时候,他只说得随她,是她先承认这门代兄娶亲的荒唐事的。
路平铮愣住了,怦然跳动的心脏突然像一潭死水一般。
“很难受?”许砚宁的手指划过路平铮的脸颊:“我倒是很期待呢,你们再次见面的那天,他会不会杀了你。”
因为幽情香的缘故,路修远对她本就不一般,再加上他亲眼看见她死在路平铮的剑下,两个人关系破裂,现在每日做梦都会陷入幻觉,又被毒药折磨。
路修远的处境可比路平铮可怜得多。
“如果,”路平铮声音带着沙哑,“鬼医一定需要一个药人,我可以。”
许砚宁挑了挑眉,“你知道药人要经历什么吗?”
“我知道,我也学医。”路平铮看向许砚宁的眼中带着诚恳和坚定:“我知道你和药阁有联系,你帮帮我,让我去替兄长。”
“我凭什么帮你?”
她又没有帮忙的义务,更何况,她就是鬼医啊。
她自己的药人,想要谁就要谁,无论是路修远还是路平铮。
“你说我们是夫妻。”路平铮扯着许砚宁的袖子晃了晃:“求求你了,帮帮我。”
这还是路平铮第一次心甘情愿地求她。
许砚宁笑了一声,将自己的袖子从路平铮手中抽出来:“可惜了,和你做夫妻的人已经被你杀死了。”
她现在的身份可不是和亲公主。
“路平铮,你这么有胆,你自己去找鬼医啊。”
其实就算路平铮亲自去成王府求她,她也不会答应的。
“没有余地了吗?”
其实路平铮自己心里也清楚,鬼医的地位在整个江湖来说可谓是至高无上,他去求鬼医换一个药人,鬼医未必会答应。
甚至他能不能见到鬼医都是一个未知数。
许砚宁想了想,问道:“不如你告诉我,兰灼池的身份,我就告诉你另外一件事。”
路修远她是不会放过的,但不代表她没有谈判的筹码了。
“兰灼池?”路平铮想了片刻才想起来这号人物,“那个虞国国师?”
许砚宁点了点头:“你知道他?”
“知道。”路平铮抿了抿唇:“但我知道的不算多,我只知道他是最后的虞国人了。”
不算上那些普通百姓,兰灼池是最后的虞国人。
“七镜司有两个人要复国,”许砚宁也信守承诺,将顾云淮和无颜的事抖了出来:“燕国四处征战也就只有两个国家被灭,一个虞国一个炀国,就是不知道你知不知道。”
自己手底下有人有异心,作为七镜司的主人,路平铮知不知道呢?
路平铮眸中划过暗芒,“我知道了。”
看来是刚刚知道的,许砚宁拿起一旁的面具重新戴上,转身朝外面走去,路平铮没再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许砚宁离开。
四周的安静让他的心也静了下来。
之前苦苦寻找的杀手竟然就在他们身边,那个没什么名气起初被他视为乡野村妇的女人,一次又一次地颠覆他对她的认知。
刚到府中便看见阿莲抱着文书,阿莲看见许砚宁连忙小跑过来:“夫人!你回来啦!”
许砚宁笑着点点头:“怎么了?”
阿莲将文书奉上,小心翼翼地观察着许砚宁的神情:“听说成王的腿疾好了呢。”
许砚宁神色如常,没有半分意外:“然后呢?”
阿莲继续说:“今日早朝,成王时隔多年再次出现在朝堂上,震惊了好多人呢,有人传言成王的腿疾是陛下弄的。”
“不过奴觉得这样的传言空穴来风,站不住脚。”
许砚宁勾唇一笑,她倒不觉得站不住脚,这样的传言肯定出自路修远之手,他要开始他自己的计划了。
起先她也问过路修远,腿好了之后要去做什么。
他说,他要弑君。
短短的四个字,让她对路修远的印象又改变了一分。
起初她以为路修远只是一个重情重义、优柔寡断、只对外人或者弱小施权的人。
但现在细细想来,他的脾气不比路平铮好到哪里去,外界对他的传言和评价也并非空穴来风。
许砚宁拍了拍阿莲的肩膀,“不是什么大事,宋云淮呢?”
阿莲回答:“应该在看书吧?宋大人真是书迷呢,主子收藏的那些书他全都看完了。”
阿莲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人,那满屋子的书,宋云淮看得又快又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一直在和知礼探讨知识。
许砚宁也有些意外,两人相识居然是从看书开始。
书房的门敞开着,地面上摆满了书籍,那些书一摞一摞地堆积在那里,像一座小山。
书籍中心,知礼和宋云淮两个人席地而坐,正有说有笑的,许砚宁倚着门看了好一会儿才敲了敲门。
木门被敲响的声音引得两个人同时看过去,知礼眼睛一亮,连忙起身蹦蹦跳跳地从书山中出来。
知礼语气雀跃,就好像两个人之前没有发生争吵一样:“你回来了?晚上想吃什么?我让厨房去弄。”
许砚宁摇了摇头:“我找他。”
目光越过知礼看向宋云淮,宋云淮愣了愣,站起身走了过来。
“许姑娘找我?”
知礼面具下的脸色冷了下来,原本雀跃的心情也瞬间低落。
“成王重回朝堂的事,你知道吗?”
宋云淮点了点头:“知道,不过时隔多年重回朝堂,支持成王的臣子并不多。”
毕竟路修远凶名在外,没有人会去支持路修远。
“成王回朝是为了阿童。”
宋云淮愣住了:“啊?”
怎么就是为了阿童?明明阿童是一路流浪过来的。
“你知道阿童的来历吗?”
宋云淮点头:“我知道,应国的流民。不过我国并没有收养流民的先例,所以我一直对外宣称阿童是我弟弟。”
许砚宁沉吟片刻:“你这样会被弹劾的。”
燕国不允许收养流民,所以那些年纪小的流民一般都在善堂,宋云淮不顾规矩直接收养,被那些人知道肯定要去找路知澜告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