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司会审的前夜,上京城淅淅沥沥地落了一场不大不小的秋雨,洗去了白日的浮尘,却也给这座巨大的城池平添了几分寒意。
云舒园内,灯火通明。
“姐姐,你真的……真的要一个人去吗?”苏知巧通红着双眼,她一夜未眠,手中紧紧攥着一件她连夜为苏知意赶制出来料子虽朴素但针脚却无比细密的白色素衣。
苏明理没有说话,但他那张稚嫩的脸上写满了凝重。他默默地将一只早已备好的、内藏数种解毒丹药的锦囊塞进了苏知意的袖中。
“放心。”苏知意看着眼前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她的弟妹,那颗因为即将到来的死局而变得冰冷的心涌起了一股暖流。她伸出手轻轻为弟弟理了理略显凌乱的衣领,又为妹妹擦去了眼角的泪痕。
“这京城是龙潭虎穴。但你们的姐姐也不是任人揉捏的羔羊。”她的声音平静却带着力量,“你们要做的不是为我担忧,而是守好我们的家。记住,无论发生什么,云舒园在我们便在。”
就在此时,院外忽然传来一阵极富节奏的敲门声——“咚、咚咚、咚。”
周叔那高大的身影如同鬼魅般瞬间出现在门后,他没有开门,只是沉声问道:“谁?”
门外传来一个温润而冷静的声音:“靖王府,徐庶,奉王爷之命为苏姑娘送行。”
门被拉开一道缝,靖王府的首席谋士徐庶一身青衫手持羽扇,独自一人静立于门外的细雨之中。他没有带任何护卫,那双睿智的眼睛在看到苏知意的那一刻,流露出了一丝极其罕见的超越了政治算计的复杂情绪。
“苏姑娘,”他没有进门,只是将一个由紫檀木打造雕刻着安神纹路的精巧香盒,隔着门槛递了过来,“王爷说,今日公堂之上人心诡谲,远比刀剑更伤人。此乃他亲手调制的定神香,可凝神静气,百邪不侵。”
苏知意接过那尚带着一丝体温的香盒,一股沉静的混合了龙涎与百草的奇异香气,顺着她的指尖缓缓地渗入四肢百骸,竟真的让她因为极致的压力而有些纷乱的心绪奇迹般地安定了下来。
香盒之内还压着一张小小的纸条。
苏知意缓缓展开,只见上面是靖王那龙飞凤舞的笔迹,写的却不是什么惊天大计,只是一句看似平淡却又重于千钧的话。
“保存自己,胜于一城一池之得失。”
苏知意的心在这一刻被狠狠地触动了。她看着纸条上那熟悉的字迹,仿佛能看到那个一向深沉内敛的亲王在写下这行字时,那双深邃眼眸之中的挣扎与关切。这份超越了盟友界限的个人关怀,让她那颗本已准备好玉石俱焚的心涌起了前所未有的温暖与力量。
“多谢王爷。”她对着徐庶郑重地行了一个大礼,“也请先生代我转告王爷,知意明白了。”
徐庶看着她那双在晨光中愈发明亮的眼眸,那里面所有的迷茫与恐惧都已褪去,只剩下一种凤凰涅盘般的清明。他知道自己不必再多说一个字了。
“姑娘,保重。”他深深地看了一眼这个即将独自踏入战场的少女,随即转身再次融入了那片尚未散尽的晨雾之中。
“走吧。”苏知意将那张纸条与香盒小心翼翼地收入怀中,她缓缓地转过身,对着早已等候在门口的周叔、苏明理与苏知巧,露出了一个让他们安心的微笑。
“我们去公堂讨一个公道。”
大理寺公堂,庄严肃穆。
“威——武——”
两排身穿皂色官服的衙役,手持着水火棍重重地敲击着地面,那沉闷的声响回荡在空旷的大堂之内,仿佛每一下都敲在人的心上。
高堂之上,三张紫檀木大案并排而列。正中主审之位上端坐的正是身穿一品绯色官袍面容阴鸷的刑部尚书叶康。他的左侧是神情严肃的大理寺卿钱正明。右侧则是以刚正不阿着称的都察院左都御史张承。
堂下早已挤满了人。京城之内有头有脸的王公贵胄、文武百官几乎都已到齐。他们名为听审,实则是在亲眼见证太子党如何将靖王刚刚扶持起来的这位苏神女连根拔起,彻底碾碎。
当苏知意一袭素衣独自一人,平静地走进这座足以决定她生死的公堂之时,整个大堂瞬间便安静了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她的身上,那眼神里充满了好奇、同情、鄙夷以及幸灾乐祸。
“堂下何人?”叶康明知故问,他手中的惊堂木重重一拍,那声音里充满了居高临下的威严。
“民女苏知意,参见三位大人。”苏知意的声音异常清晰,没有半分畏惧。
“苏知意,”叶康的嘴角勾起了一抹残忍的冷笑,他没有给苏知意任何喘息的机会,直接便抛出了早已准备好的杀招。
“本官念你年纪尚轻又初到京城,本想给你一个自辩的机会。奈何国法无情,铁证如山!”他猛地一挥手,身旁的刑部书吏立刻上前,将一份早已写好的、沾着鲜红指印的卷宗“哗啦”一下当众展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