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桂珍刚把一杯水倒好,准备给旁边的婶子递过去。
听见张娟喊她,甜甜的应一声,自然地把杯子递给冯天明。
自己来到张娟面前,乖巧地站着。
“桂珍,坐下。我们聊聊呗。”
张娟拉过刘桂珍的手坐下,思索了一阵开口。
“桂珍哪,留学的事情打算好了吗?有没有想过,回来之后怎么办?怎么发展呢?”
刘桂珍想了想,不知道怎么开口。
“哦,我的意思是,回来之后,应该不会忘记我们吧?”
冯豫章也开口,“桂珍,千万别忘了我们!”
“那不会,等我们回来,一定第一时间找你们,你们都是我的恩人,我不会忘记的!”
张娟拉住刘桂珍的手,舍不得放开。
而一旁的冯天明把水送过去之后,见父母和刘桂珍聊得这么开心,也凑过来。
“爸妈,你们和她聊什么呢?背着我不会说我坏话吧?”
张娟拍拍刘桂珍的手,朝她挤挤眼,“这是我们之间的秘密,不告诉他啊!”
刘桂珍也乖巧地点点头,“是,阿姨,我不告诉他!”
“好啊你们,竟然不告诉我?不会真说了我坏话吧?”
冯天明脸都急白了,却被冯豫章拍拍肩膀,“你这小子!”
很快,刘桂珍出国的日子到了。
至于出国需要用的证件,都由冯豫章和张娟一手安排好了。甚至连那边的翻译也都安排好了。
本来刘桂珍在读大学的时候就在和冯天明一起学习外语,三年下来也掌握了不少英语底子。
只是不太专业罢了。
周秀兰两口子还有冯天明一起把她送到了市里,然后又买了去首都的票,再去了首都。
看着她上了飞机。
冯天明依依不舍地看着刘桂珍离去,心情有些低落。
周秀兰安慰他,“天明呀,桂珍也就是出去进修三年时间,很快的!”
冯天明点点头。
“那你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刘振华也问。
“我在首都读书的时候,已经跟着两个要好的同学商量好了,准备开个公司,技术通信公司。”
两人一听纷纷点头,虽说听不懂这到底是个什么,可听起来总感觉没错。
“那你加油,叔叔阿姨会一直支持你的!”
冯天明听着他们的话,重重点头。
很快,刘贵生和范小芳的农业采购站开起来了。
开业这天,鞭炮放了一茬又一茬,热闹的气氛完全能和结婚那天有的比。
这场面震惊了周围一切的人。
范小芳和刘贵生穿着蓝色的确良工作服,站在柜台里。
一排的门面上能同时容纳几百人进去,面积宽得很。
玻璃柜台上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大米,精面,豆子,玉米,花生等农作物。
里面还有各式各样的农产品和中药材,以及种地用的生产物资,例如农具,农药,化肥等等。
那些人都觉得稀奇,纷纷围过来看。
范小芳拿着高音喇叭介绍着面前的农作物和各种被问到的东西。
一个老头听到范小芳介绍着面前的稻米,点点头。
“这个不错,给我来五十斤,我之前吃过这个米,好吃呢,这一看,果然是正宗的黑省大米呀!”
“哎,好嘞大爷。”
范小芳脆生生地答应一声,刘贵生赶紧称了五十斤黑省大米,问了大爷地址,看他年纪大,还给他送货上门。
其他人一看,也没了后顾之忧,纷纷过来买大米,面条,还有精面啥的。
一时间,人挤满了农业站。
除了刘贵生和范小芳小两口,其他的刘家人也都穿着工作服,背后印着“贵生农业采购站”五个大字。
纷纷开始忙碌起来。
而外面的百姓邻居们议论纷纷。
“没想到刘家开启了这第一家农业站,还真是不可小瞧啊!”
“是啊是啊,想当初的刘家一团乱糟糟,谁能想到也就过了三年时间,居然翻身了!”
“我看那,得靠刘家那个悍妇周秀兰,要不是她,刘家早散了!”
“有道理,我看着也是,这个老太婆看着就是一股不吃亏的劲儿,没想到这么霸道!“
“......”
众人听着这话,搂住周秀兰。
“你才不是悍妇呢,这个家没你的散!”
刘振华笑着扶住周秀兰,用袖子给她擦擦额头上的汗。
而周秀兰叉着腰看向那几个说自己是悍妇的人,腰杆挺得直直的,像根挺阔的高粱秆。
没一会儿,农业站里好多东西都卖完了。
“贵生补货,这个豆子没了!”
“哎,好!”
“贵生,这个黑心大米也没了,也补点儿!”
“好好好,马上。”
“贵生,这个风筝面粉,还有乘风牌的,都补点儿!”
“贵生,这种化肥再来两包吧,没了。”
“还有五把锄头和耙子!”
“......”
刘贵军和刘贵江见刘贵生一个人补货都来不及,赶紧跑到仓库后面帮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