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古言 > 带着超市回古代 > 第一百零八章 良田生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温泉庄的晨雾还没散尽,何青云已踩着露水往后山走,青石板路被泉水浸润得发亮,路边的野蔷薇抽出新枝,沾着的水珠在晨光里闪得像碎银。

刚转过山腰,一阵果香突然扑面而来,成片的桃树、梨树漫山遍野,粉白的花瓣落在青草上,像下了场香雪。

“姑娘快看!”护卫队长拨开灌木丛,指着枝头沉甸甸的青果,“这野桃个头不小,秋天定能丰收。”

何青云摘下颗青桃掂了掂,果肉紧实饱满:“让佃户们搭些架子,别让果实坠断了枝。”

她望着远处的杏林和山楂林,忽然笑了:“秋天来这儿,怕是能酿好几坛果酒。”

往深处走,竹林里突然窜出只肥硕的野兔,惊得枝头的山鸡扑棱棱飞起,羽毛在阳光下泛着五彩的光。

“这山里的野味真不少,”李重阳跟上来,手里还攥着颗掉落的野鸡蛋,“冬天打些野味回来,给聚香居添道新菜。”

正说着,山下传来吆喝声,佃户们扛着锄头往良田走去,百亩田地在晨光里铺成绿毯,新翻的泥土泛着油光。

“这地肥力足,种水稻和蔬菜再好不过,”何青云蹲下身捻了把土,“只是咱们人手不够,得找些可靠的人来种。”

李重阳翻看佃户名册,眉头微微蹙起:“庄子里的老佃户才十户,顶多种三十亩,剩下的怕是要荒了。”

回宫复命时,何青云将此事禀明太后。守在庄子的老宫人听了,忽然低声道:“姑娘若是信得过,不妨去教坊司附近看看。”

“前些日子抄了几个罪臣的家,他们的旁支没入奴籍,多是些识文断字的良民,只因牵连才沦落至此。”

何青云的心猛地一跳:“这些人……可靠吗?”

“都是冤屈的良善之辈,”老宫人叹道,“只是没了户籍,空有手艺也无处施展,姑娘若肯给他们条活路,他们定会拼命干活。”

三日后,何青云带着护卫去了教坊司外的贫民窟。

低矮的土房歪歪扭扭,几个面黄肌瘦的汉子正蹲在墙角编竹筐,手指翻飞间,粗糙的竹篾竟变成了精致的花纹。

“我们原是江南的织户,”为首的汉子见她进来,连忙放下活计,“只因族叔贪赃枉法,我们才被没入奴籍。”

何青云指着带来的地契:“温泉庄有百亩良田,缺人种,我给你们户籍,管吃管住,秋收后分三成粮食,肯去吗?”

汉子们对视一眼,突然“噗通”跪下,眼泪混着泥土淌下来:“姑娘若肯救我们,我们愿为姑娘效死!”

带回三十个汉子时,刘雨兰正领着佃户们搭暖棚,见他们虽衣衫破旧却眼神清亮,连忙让厨房煮了两大锅粥:“先填填肚子,下午再分活计。”

凌熙则在药圃旁辟了块空地,让懂医术的汉子辨认草药:“这是黄芪,那是当归,认全了就能跟着我打理药圃,工钱另算。”

李重阳带着懂农活的汉子去丈量土地,用石灰划出田垄:“东边五十亩种水稻,用温泉水灌溉,西边三十亩种蔬菜,要供聚香居和庄子吃用,剩下的种豆子,能当肥料。”

汉子们领了农具,立刻埋头苦干,耕地的耕地,插秧的插秧,连不懂农活的书生都跟着学浇水,田埂上很快响起号子声,混着泉水叮咚,像支生机勃勃的曲子。

何青云站在山腰眺望,良田被分成整齐的方块,汉子们的身影在田里移动,像棋子落在棋盘上。

她忽然想起老宫人说的“良田生息”,原来土地从不会辜负勤劳的人,就像聚香居的烟火,从不会辜负用心的人。

傍晚的温泉边,刘雨兰带着女眷们晾晒新采的野菜,凌熙在石桌上研药,李重阳则核对今日的活计账。

远处传来汉子们的歌声,粗犷的调子在山谷里回荡,惊飞了枝头的归鸟。

“这些人果然能干,”李重阳笑着递过账册,“上午丈量的五十亩水田,下午就整出了田垄,连引水的沟渠都挖得笔直。”

何青云翻开账册,上面用歪歪扭扭的字迹记着每个人的活计:“张老三耕三亩,李老四插秧半亩,王书生浇水五畦……”

字里行间透着股认真劲儿,让她想起北阳城账房里那些密密麻麻的流水记录。

“给每个人发两尺布,让他们做身新衣裳,”她合上账册,对李重阳道,“再杀两头猪,今晚让厨房做顿好的,算是给他们接风。”

暮色降临时,温泉庄的空地上燃起了篝火。

汉子们围着烤得滋滋冒油的猪肉,手里捧着陶碗喝着米酒,脸上的拘谨渐渐散去,那个懂医术的汉子借着酒劲唱起了江南小调,婉转的曲调混着烤肉的香气,在山谷里漫开。

“姑娘真是活菩萨,”张老三举着碗凑过来,黝黑的脸上泛着红光,“我们原以为这辈子只能在贫民窟烂掉,没想到还能重新拿起锄头,有块地种。”

何青云笑着摆手:“是你们自己肯努力,等秋收了,我给你们在庄子里盖新房,再帮你们寻些良家女子做媳妇,咱们就在这儿生根发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