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能做的不多,那就是发动我们村里的人,为小月亮请愿。”田秀才坚定地说道。
“辛青松是一州知府,我们在本地,肯定告不过他,反而有可能为我们惹来杀身之祸,为今之计,我们只有上报行省,或许还能还小月亮清白。”
“只有我们这几个人,能成吗?”大石头问道。
“大海之所以宽广,因为有无数小溪汇流成河,我们这几日多跑几个村子,让他们说明情况,然后我们书写万民书,派人上报行省,只要行省的人不与辛青松同流合污,我们就有可能找到小月亮死亡的真相!”田秀才回答道。
“对,小月亮是我们穷苦人家的孩子,她弹的一手好琵琶,再怎么说在邕州城里也有些名气了,如今她的死不明不白,我们一定不能坐以待毙,一定要查出实情。今天死了个小月亮,明天就有可能死个小星星,后天就有可能死个小太阳,如果我们不抓紧行动,找到幕后凶手,下一个死的人,就有可能是我们的家人,甚至是我们自己。”三老爷发话了。
“三老爷说得对,我们大家抓紧行动起来,这事不能拖,越快解决越好。”田秀才说道。
细雨如丝,这雨下的小了一些。
三老爷拿起斗笠戴在头上,“我回家去告诉儿子和孙子,让他们发动身边人,一起帮我们找到真相。”
快嘴一手撑起了伞,一手牵着小孩子的手,“我这就回家告诉我的儿子和儿媳妇。”
田秀才披上了蓑衣,“我回去告诉学堂里的家长们。”
大石头把外套脱下来,盖在头上,“我和我几个弟兄们说说这事,人命关天,小月亮的事,我们管定了。”
趁着雨小了些,凉亭里的众人开始四处行动。
阿锦看了一下身边的小月亮,发现她泪流满面。
“小月亮,别哭了,看到大家积极为你发声,你应该高兴才是呀,好端端的哭什么?”
小月亮扑到阿锦怀里嚎啕大哭,“辛青松背景深厚,他好像和朝中的某位重臣关系非比寻常,万一这些村民受了我的连累,这可怎么办啊?”
“你放心,小月亮,如果这些村民真的行动,一传十,十传百,只要形成了一股团结的力量,说是某位重臣,算是皇帝来了,也不敢违逆民意。”
“小月亮,你要相信民众的力量。君为舟,民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就算那位重臣铁了心想要保护辛大人,上面还有皇帝呢,皇帝肯定不会愿意为了一位辛大人,甚至是为了一位重臣来动摇自己的江山。”
小月亮哭红了眼睛,她从阿锦怀中探出头来,“可是我还是好想哭,怎么办?”
阿锦搂住了小月亮的肩膀,温暖的手掌一下又一下地轻轻拍打小月亮的脊背,“小月亮,你这是被村民感动哭的吧?”
小月亮点点头,“这些村民怎么可以那么好?”
“你可真是一个傻姑娘,因为你是一个好人啊,所以村民才愿意为你洗刷冤屈。你的衣服上还有补丁,却还愿意掏出五十两银子来帮助那些邕州的百姓,百姓不帮你这样的好人,又去帮谁呢?”
“好嘞,小月亮,我知道你是个心思细腻的好孩子,不过现在,我们还得抓紧去吓唬吓唬那个辛大人,不能让他做了坏事之后还有侥幸心理,一定要让他们这群恶人知道,人在做,天在看,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辛大人从府衙回到了辛府,刚走到门口,就闻到了一股烧焦的气味儿。
“是什么东西糊了?怎么焦味这么大?”辛青松问道。
“回……回禀大人,是……是院子中央的夫福气树。”
辛青松神情复杂,既有不可置信,又有震惊,还有愤怒,甚至还夹杂着一丝丝恐惧。
他往后踉跄了两步,幸亏小厮扶住了他,否则辛青松就要栽倒在地了。
“快……快带我去看看。”
辛青松哆哆嗦嗦地说道。
别说辛青松了,就连小厮也吓出了一身冷汗。
谁都知道辛大人,把这颗金丝楠木看得比自己的性命还要重要,每天早晨都要给它倒一坛上好的佳酿,一到初一十五,还会摆上贡品祭祀这棵福气树。
如今,这棵福气树被烧焦了,这简直是用钝刀子拉辛大人的肉,真是让他比死了还难受。
“啊——我的树,变成这样了?!”
原本枝繁叶茂的金丝楠木被烧得连根树枝都没有留下,只剩下了一抔灰烬,就连金丝楠木前面的主殿,也只剩下了断壁残垣。
辛青松随手拉住一个小厮的衣领,把他扯到自己面前,“快说,福气树怎么变成了这副模样?这不是你干的?”
“大人,小人冤枉啊,小人冤枉啊,就算借小人一百个胆子,一千个胆子,小人也不敢动大人的福气树呀。”
辛青松大手一甩,把小厮甩到了地上,他用手指着周围其他的小厮说道:“不是他,那就是你,那就是你们,是你们烧毁了大人的福气树!”
小厮们吓得跪成一片,不停地磕头求饶,“大人饶命,大人明察啊,小人们都知道大人对这棵福气树视若珍宝,怎么会动它呢?”
“那你们说,究竟是谁敢如此大胆?竟然敢毁了我的福气树?!”
管家哆哆嗦嗦地伸出手指,指着天空说道:“回大人的话,今天早晨电闪雷鸣,一道闪电打中了福气树,然后福气树的树冠就烧焦了,后来又来了一阵狂风,整棵树向主殿的方向倒去,后来火势越来越大,已经控制不住了,直到主殿和福气树燃烧殆尽,火势这才熄灭。”
“胡说八道,这雨一直没有停过,什么样的火,竟然能在雨中燃烧?”
“小人不敢扯谎,小人不敢扯谎,大人可以问其他人,他们都可以作证,府中的下人们都拿来水桶、水盆灭火,但是这火越浇越旺,小人们实在是拼命抢救了呀。”
最近的确是怪事不断,辛青松心里犯起了嘀咕。
于是,辛青松为求心安,来到了松仁大师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