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凡铁之胚
子时的更声从遥远山脚传来,宛秋将一个沉甸甸的麻布袋放在矿洞内的石台上。袋口松开,露出里面各式各样的墨家标准维修工具:刻符刀、灵能探针、谐振扳手、结构扫描镜……每一件都带着神机堂工匠常年使用留下的磨损痕迹。
“都是按你说的,从不同工坊零星收集的旧工具。”宛秋压低声音,“刻符刀的刃口按照三年前报废的制式重新打磨过,灵能探针的校准符文故意模仿了鲁大师早期的手法……”
林夙拾起一把刻符刀。刀刃因长期刻画能量符文已微微发蓝,握柄处的防滑纹路几乎被磨平——完美符合一个使用多年即将报废的工具特征。他指尖拂过刀身,皇陵能量如丝线般渗入金属内部,瞬间完成材质分析。
“杂质含量13.7%,内部应力分布与自然损耗吻合度94%。”秦的声音在他意识中响起,“适合作为‘惊蛰’载体。”
他又拿起灵能探针。这支一尺长的青铜探针尖端已有细微磨损,针身上刻着的校准符文是二十年前流行的“云纹体”,与现代通用的“方碑体”截然不同。
“很好。”林夙终于开口,“这些工具的身份经得起最严格的审查。”
他走到矿洞深处,符音构造器在空中划出流光。地面随之亮起一个由无数细小符文构成的锻造矩阵——这是昨夜他用皇陵纳米机器人临时构建的微型工坊。
“现在,让我们给这些老伙计装上新的灵魂。”
第二节:灵纹暗藏
林夙首先拿起那把刻符刀。他并没有强化刀刃,反而用能量进一步弱化了刀尖的微观结构,让它在完成三次精确雕刻后就会自然崩断——这正好符合一件报废工具的最后使命。
但在刀柄内部,他嵌入了三粒比沙砾还小的“谐振水晶”。当刀身刻画符文时,这些水晶会同步记录能量波动,并在达到特定阈值时,释放出能干扰“照妖镜”扫描的谐波——如同在监视器前撒下一把光学迷尘。
“此物名为‘惊蛰’。”林夙将改造后的刻符刀放回工具袋,“春雷惊蛰,润物无声。”
接着是灵能探针。他保留了它检测能量流动的基础功能,但在探针内部的传导回路中,并联了一段用天工文明技术制造的“拟态灵络”。当探针接触被聚灵核心污染的能量时,这段灵络会像变色龙一样,将使用者的能量特征模拟成被污染的状态,完美骗过能量检测栅格。
“此物名为‘随影’。”林夙轻弹探针,针尖漾开一圈几乎看不见的涟漪,“如影随形,真假难辨。”
谐振扳手的改造更为精妙。他在扳手的扭矩感应器里藏了个“涟漪核心”。当扳手用来拧动特定规格的螺栓时,核心会被激活,释放出与聚灵核心波动同频的细微震动。这些震动会沿着金属结构传播,如同石子投入池塘,在林夙需要的位置制造出短暂的能量干扰盲区。
“此物名为‘叩门’。”林夙将扳手轻轻放在石台上,“叩门三声,自有回响。”
第三节:镜里乾坤
最复杂的改造是那面结构扫描镜。这本是工匠用来观察机关内部结构的普通镜具,铜框琉璃镜面,背后刻着增强聚焦的符文。
林夙没有改动镜面分毫,但在镜框与手柄的连接处,他嵌入了皇陵出产的“微观符音阵列”。当镜子被用来观察能量管道时,阵列会悄然启动,在镜中呈现出的画面里,叠加一层只有林夙能看见的“真实视界”——标记出能量流动的关键节点与防御体系的薄弱环节。
“此物名为‘洞见’。”他对着镜子调整了一下伪装易容的细节,“洞若观火,见微知着。”
改造过程中,宛秋一直安静地在洞口警戒。当林夙开始处理最后一件工具——一套标准的能量疏导钳时,她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
只见林夙正将一枚细如发丝的金色丝线编织进钳口的绝缘层。那是用皇陵数据库里“织梦锦”技术打造的引导纤维,能在接触能量回路的瞬间,不着痕迹地引导一股皇陵能量潜入系统深处,如同在血管中注入一滴隐形的药剂。
“这是‘牵丝’。”林夙举起改造好的疏导钳,“牵一发而动全身。”
所有工具改造完毕时,黎明前的黑暗正浓。七件看似普通的维修工具在石台上一字排开,表面看起来与宛秋带来时别无二致,但内在已然脱胎换骨。
“记住它们的使用顺序。”林夙的声音在矿洞中回荡,“惊蛰破障,随影匿形,叩门问路,洞见虚实,最后……牵丝定局。”
第四节:倒计回响
当初升的朝阳将第一缕金光投入矿洞时,林夙手中多了一件本不在计划内的物品——一个从废弃矿车拆下的青铜铃铛。
他正用刻符刀(惊蛰)在铃铛内部刻画着极其复杂的复合符文。每一刀落下,都有细碎的金光渗入青铜。这不是武器,也不是工具,而是一个“共鸣锚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