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守礼派的监视越来越严密,他们发现了革新派弟子与林夙的接触。这让守礼派更加愤怒,他们决定采取更激烈的行动。
一天,在学宫的练武场上,守礼派的几位弟子拦住了林夙的去路。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敌意,仿佛要把林夙生吞活剥了一样。
“林夙,你不要再蛊惑人心了。儒家的‘言出法随’神通是不容置疑的,你所谓的‘求真之道’,不过是歪门邪道。”一位守礼派弟子大声说道,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愤怒和不屑。
林夙看着他们,微微一笑。他的笑容中透露出一种从容和淡定,仿佛这些人的挑衅对他来说根本不值一提。“你们所谓的‘言出法随’,不过是建立在脆弱的逻辑基础之上。我相信,真理是经得起考验的。”
双方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一场冲突一触即发。周围的弟子们都围了过来,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好奇和紧张,不知道这场冲突将会如何发展。
第三节 长老应对:艰难的平衡之举
在学宫的长老议事厅中,几位长老围坐在一起,气氛异常凝重。他们的脸上都带着一丝忧虑和疲惫,仿佛在为学宫的未来而担忧。他们深知,祭酒的闭关让学宫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守礼派和林夙的矛盾已经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
“如今学宫的局势如此紧张,我们必须想办法解决。”一位长老皱着眉头说道,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焦虑。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无奈和困惑,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林夙这孩子的‘求真之道’,虽然有其可取之处,但他的行为已经触动了守礼派的底线。如果处理不当,学宫必将陷入内乱。”另一位长老忧心忡忡地说道,他的语气中充满了担忧。他深知,学宫的稳定和团结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因为这件事情而引发内乱,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可是,我们也不能忽视林夙所提出的问题。儒家的‘言出法随’神通,确实存在一些逻辑上的漏洞。如果我们一味地维护守礼派,恐怕会阻碍学宫的发展。”又一位长老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种理性和客观。他认为,应该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去看待林夙的观点,而不是一味地排斥和打压。
几位长老各执一词,争论不休。他们都清楚,在这个关键时刻,任何一个决定都可能影响学宫的未来。他们的争论声在议事厅中回荡着,仿佛是一场激烈的战争。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几位长老终于达成了一致意见。他们决定采取一种折中的办法,既不能让守礼派的行为过于激进,也不能完全忽视林夙的“求真之道”。
“我们要对守礼派和林夙双方进行警告,让他们保持克制,不要轻易引发冲突。同时,我们也要组织一场学术辩论,让双方在公平的环境中阐述自己的观点。”一位长老总结道,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种坚定和果断。
于是,几位长老派人分别通知了守礼派和林夙。守礼派得知这个消息后,虽然心中不满,但也不敢违抗长老的命令。他们知道,长老们的决定是为了学宫的大局着想,他们只能暂时忍耐。
而林夙则欣然接受了这个提议,他认为这是一个展示“求真之道”的好机会。他相信,通过这场辩论,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现代逻辑学的魅力和价值。
然而,这场学术辩论真的能够解决学宫的矛盾吗?几位长老心中并没有十足的把握。他们只能祈祷,这场辩论能够让双方相互理解,找到一个共同的发展方向。
第四节 危机升级:未知的风暴前夕
随着学术辩论的日子越来越近,学宫的气氛变得更加紧张。守礼派和林夙都在为这场辩论做着充分的准备,双方都希望能够在辩论中取得胜利。
守礼派的弟子们日夜苦练儒家的“言出法随”神通,他们希望能够用强大的神通来压制林夙的现代逻辑学。他们在练武场上不断地练习着各种法术,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但他们依然坚持不懈。
而林夙则更加深入地研究儒家的教义和神通,他试图从根本上找出儒家“言出法随”的漏洞。他在书房中翻阅着一本本古老的书籍,不断地思考和分析,希望能够找到应对守礼派的方法。
在学宫的一个角落里,林夙和革新派的几位弟子正在进行最后的讨论。他们的脸上都带着一丝紧张和兴奋,仿佛即将迎来一场重大的挑战。
“我们一定要在辩论中让守礼派认识到他们的错误,让他们明白‘求真之道’的重要性。”林夙坚定地说道,他的眼神中充满了信心和决心。
“可是,守礼派的神通非常强大,我们真的能够战胜他们吗?”一位革新派弟子担忧地问道,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不安。
林夙看着他,微微一笑。“我们有现代逻辑学这个武器,只要我们运用得当,就一定能够找到他们的破绽。而且,真理是站在我们这一边的。”
就在他们讨论的时候,一个神秘的身影出现在了学宫的门口。这个身影身穿黑色长袍,头戴斗笠,让人看不清他的面容。他的脚步轻盈而无声,仿佛幽灵一般。
他悄悄地走进学宫,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诡异的光芒。“看来,这场学术辩论将会非常精彩。我倒要看看,林夙这小子到底有多大的能耐。”神秘人心中想着,他的嘴角露出了一丝冷笑。
而此时的学宫,就像是一座即将爆发的火山,表面上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一场未知的风暴,正在悄然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