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点之井的混沌光芒在身后渐渐收缩,最终化为虚空中一个微不足道的光点,直至彻底消失在无边的黑暗里。
包裹着“星尘之影”的温暖与安宁感也随之褪去,
取而代之的是宇宙深空特有的、渗入骨髓的冰冷与寂静。
舰桥内,只有引擎低沉的嗡鸣和林一略显急促的呼吸声。
他瘫坐在驾驶位上,脸色苍白,指尖微微颤抖。
强行与原点之井的核心协议进行深度连接,几乎榨干了他所有的精神力量。
意识深处仿佛被撕裂后又勉强缝合,传来阵阵虚幻的钝痛。
左臂的原点气旋虽然依旧在旋转,但光芒黯淡,速度缓慢,
如同疲惫不堪的心脏,只是维持着最基本的搏动。
然而,与肉体的极度疲惫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精神层面的极度亢奋与信息过载。
那个古老意志最后传递的信息——“终末观测站”、
“播种者最后的答案”、“一切的可能性”、“钥匙在你手中”——
如同烧红的烙铁,深深印刻在他的灵魂深处,
带来灼痛的同时,也点燃了无法抑制的探索欲。
终末观测站……这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不祥的终结意味,却又蕴含着揭开最终谜底的希望。
它在哪里?播种者在那里留下了什么?所谓的“答案”和“可能性”究竟指向何种未来?
而“钥匙”,无疑指的是他体内的原点之力,但这把钥匙要如何开启那扇门?
无数疑问在脑海中盘旋,却没有一个清晰的答案。
唯一的线索,是那个古老意志在沉寂前,如同星图般烙印在他意识中的一组极其复杂、
仿佛由多维坐标交织而成的空间定位数据。
这数据并非静态的,而是在不断微调,似乎那个“终末观测站”本身,
并非固定存在于某个常规坐标点,而是在某种规律的时空流中漂移。
“小智,”林一的声音沙哑,“分析我意识中接收到的坐标数据,尝试解析其规律,规划航线。”
“正在接收并分析数据流……数据结构异常复杂,
包含非欧几里得几何变量及时间轴参数……解析中……
初步判定目标处于一个高度不稳定的时空褶皱区域,常规跃迁无法直接抵达。
需要寻找特定的‘时空节点’作为跳板。”小智的运算核心全速运转,
全息星图上开始标记出几个闪烁的、位于已知星域边缘的危险区域。
“预计抵达第一个潜在节点需要多长时间?”
“以当前航速及跃迁冷却周期计算,需标准时间约十五日。
期间需穿越一片未勘探的星际尘埃云和强辐射区,风险较高。”
十五日……林一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他需要这段时间来恢复力量,消化与原点之井连接时获得的庞大信息,并为接下来的未知旅程做好准备。
“设定自动巡航,优先保障隐匿性。我需要深度冥想恢复。”
“航线设定完毕。启动高级隐匿模式,能量信号降至最低。”
林一离开驾驶位,走进狭小的休息舱,盘膝坐下。
他闭上双眼,将意识沉入体内,引导着微弱的原点能量缓缓流过千疮百孔的经脉,修复着精神上的创伤。
同时,他开始梳理那些涌入脑海的、属于播种者文明的记忆碎片和知识洪流。
他看到了更多关于低语起源的可怕推测——它们可能并非简单的“外来入侵者”,
而是宇宙自身熵增法则催生出的、旨在让一切有序重归混沌的“清道夫”,
甚至是某种更古老的、失败的宇宙演化试验留下的“残响”。
他也看到了播种者对抗低语的各种尝试,从纯粹的秩序净化,
到试图“理解”甚至“沟通”混沌,最终却导致了更可怕的变异和失控,比如“共鸣者”的出现。
而收割者,在这些碎片记忆中更加神秘,它们似乎超然于秩序与混沌的争斗,
只在某种“平衡”被彻底打破时才会现身,执行某种冷酷的、无差别的“重置”。
这些信息沉重而令人窒息,揭示了一场跨越亿万年、关乎存在本质的宏大战争。
而“终末观测站”,似乎是播种者在意识到无法赢得这场战争后,
留下的最后一个观察点、一个……或许隐藏着“终极解决方案”的保险库。
随着冥想的深入,林一左臂的原点气旋逐渐恢复了活力,混沌灰色的光芒变得凝实而内敛。
他感觉到自己对这种力量的掌控更加精妙,不再仅仅是释放能量,
而是开始能更清晰地感知到能量内部蕴含的“秩序”与“混沌”的细微脉络,
甚至能尝试进行小范围的“微调”,例如让能量更偏向于“修复”或“隐匿”。
这种进步,无疑将在他面对未来挑战时起到关键作用。
航行在寂静与危险并存中度过。“星尘之影”如同暗影中的孤舟,
小心翼翼地避开星际尘埃云中隐藏的重力陷阱和强辐射区的能量风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