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其他 > 明末穿越,闯王一统 > 第114章 京华春雪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弘光五年的七月,北京城。

前夜那场不期而至的细雨,仿佛天公执帚,将盘踞已久的溽暑与尘埃细细涤荡。晨光微熹,淡金色的光线穿透薄如蝉翼的云层,温柔地洒落在巍峨的城楼、蜿蜒的街巷,以及那些历经战火洗礼、刚刚重归汉家衣冠的朱漆大门和斑驳砖石之上。空气中弥漫着泥土被浸润后特有的腥甜,混杂着道旁草木奋力滋长的清新气息,这座饱经沧桑的帝都,从破晓的静谧中缓缓苏醒,披上了一层充满希望又略带伤感的淡金色纱衣。

正阳门下,人群早已聚集,如同渐渐上涨的潮水,簇拥在街道两旁。贩夫走卒、士绅学子、妇孺老幼,目光齐刷刷地投向城门洞开的方向。他们的眼神复杂难言,好奇中带着审视,期待里掺着疑虑,甚至还有一丝未能完全消散的畏惧。毕竟,那支正在精锐明军骑士护卫下,缓缓驶入城门的车队中,有着曾经震动天下、与大明王朝争夺江山的名字——李自成。

车队规模不算庞大,但每一辆马车,每一位骑者,都牵引着无数道目光。没有预想中的帝王銮驾,车队中央,李自成与张献忠、吴三桂、李岩、李定国等主要将领一样,骑着高头大马,缓辔而行。

李自成今日未着昔日大顺王的服饰,仅一身深赭色的棉布箭衣,样式朴素,腰间束着牛皮革带,打扮更似一名寻常的军中将领。他的面容比几年前在西安时清减了些,风霜刻画的痕迹更深,但神情却异乎寻常的肃穆平和。那双曾令明廷闻风丧胆的锐利眼睛,此刻缓缓扫过街道两旁攒动的人头,掠过那些曾经短暂飘扬过大顺旗帜、如今已尽数换回大明龙旗的城堞雉堞,内心深处的波澜如同暗流汹涌的深海,面上却如同古井无波,只有紧握缰绳、指节微微发白的手,泄露了一丝他并不平静的心绪。

戚睿涵勒马跟在李自成侧后方约一个马身的位置。看着眼前既熟悉又陌生的北京城,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再次攫住了他。青灰色的城墙,鳞次栉比的屋宇,熟悉的北方街巷格局……这一切,与他记忆深处那个作为旅游景点的北京重叠又分离。

五年前此时,他还在为如何弥合南明与大顺之间的裂痕,共同抵御如狼似虎的清军而殚精竭虑,每一个夜晚都在地图与各方情报中煎熬。而如今,肆虐中原、一度让神州濒临陆沉的满清已然覆灭,枭雄多尔衮落得个被愤怒百姓乱刃分尸的下场,那座象征着至高权力的紫禁城,也再次更换了主人。历史的洪流在这里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强行扭转,拐了一个近乎不可思议的急弯。

而他,一个来自数百年后的普通大学生,竟是这惊涛骇浪中,位于拐弯处的一股推力。这分量,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头。他深吸一口这雨后清冽的空气,试图将那份不真实的眩晕感压下,目光逐渐聚焦,变得如同身旁董小倩腰间悬着的短剑般坚定。他知道,踏入北京城,并非终点,真正的考验,刚刚开始。

似乎察觉到身边人心绪的细微波动,董小倩轻轻一夹马腹,靠近些许,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低语:“元芝,一切都会顺利的。”她依旧穿着那身利落的月白色劲装,勾勒出挺拔的身姿,腰间那柄装饰简约却锋锐暗藏的短剑随着马匹的行进微微晃动。

她原是江南名士冒辟疆的小姨子,家学渊源,眉宇间天生带着江南水乡的婉约清丽,然而数年军旅生涯,随军参谋,传递机密,甚至亲身经历过小规模接战,已在她的眼神中淬炼出几分不容忽视的英气与沉稳。此刻,她是戚睿涵身边最得力的搭档,也是最值得信任的伙伴之一。

戚睿涵侧过头,对上她清澈而带着安抚意味的目光,报以微微一笑,点了点头,没有多言。他的视线余光,却似不经意地扫过队伍另一侧。那里,同样骑乘骏马的司礼监秉笔太监韩赞周,正目不斜视地望着前方。他是弘光帝朱由崧身边的内侍,红得发紫,负责此次接待李自成代表团的一切具体事宜。他面容平静,姿态恭谨,但那偶尔扫过农民军代表团成员,尤其是在李自成、张献忠身上短暂停留的眼神,却像冬日里掠过冰面的寒风,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审视与冷意。

代表团被安排在皇城附近一处颇为宽敞雅致的宅邸下榻。这里原是前明某位国公的府邸,清军入关后被某个得势的满洲贵族占据,雕梁画栋犹在,只是内里装饰换上了关外风情。

如今清室覆灭,这宅邸被迅速收拾出来,撤去了那些带有满洲色彩的物件,重新布置上符合汉家礼仪的器皿陈设,用以接待李自成一行人。规格不可谓不高,朱漆大门,庭院深深,假山流水依稀可见昔日荣华。同时,宅邸四周明岗暗哨,护卫森严,与其说是保护,不如说在尊重之外,更透着一层无形的监控与隔离。李自成等人安顿下来,各自在分配好的院落中休息,准备应对接下来的风波。

当日下午,紫禁城,武英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