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高坐在龙椅上,看着下面瞬间失控、乱成一团的场面,他脸上的肌肉微不可察地抽动了一下,那双能看透人心的眼睛深处,光芒急剧闪动,像风暴来临前的大海。震惊、权衡、欣赏、警惕……种种复杂的情绪在他心里翻滚。他沉默着,这沉默比任何怒吼都更有压迫感。
最后,等到喧哗声稍微小了一点,所有人的目光再次集中到他身上,等待最终裁决时,朱元璋才缓缓抬手,轻轻一挥,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压住了所有嘈杂:
“这件事……关系重大,牵扯到国家根本,不是一下子能决定的。”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朱棣,又扫过群臣:
“容后再议。退朝!”
没有说同意,也没有说反对。但这故意的拖延和“容后再议”四个字,就像在已经烧起来的柴火堆上又浇了一瓢油,预示着这场由太子提议引发的政治风暴,绝不会就这么过去,反而会随着时间推移,卷向更广的地方,酝酿着更激烈的碰撞。
退朝的时候,王卓和朱棣、朱高炽父子一起走出奉天殿。外面的阳光很刺眼,照在汉白玉的台阶上,反着光,也照着官员们神色各异、心事重重的脸。
朱高炽凑近王卓,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小声说:“姑父,路得一步一步走,饭得一口一口吃。先让铁轨实实在在地跑起来,让所有人都看见它的好处。有些东西,只要方向对了,开了头,总有办法,一点一点把它扭过来。”
王卓看着前面朱棣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沉稳坚定的背影,又看看身边这个年纪虽小却已经懂得策略的侄子,深深吸了一口带着凉意的空气。是的,他再一次深刻地体会到,在这片有着几千年传统的土地上,想推动任何一点触及根本的进步,都需要极大的耐心、高超的政治智慧,还有对时机的精准把握。制度的改变,从来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猛冲,更像是一场漫长的、需要不断寻找机会和支点的跋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