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青听后领命退下。
董仲舒等儒家学者听到陛下对卫青的话都不由的心中一沉,本来这几年因为陛下采用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儒家已经开始力压其他学说了,没有想到今天会来这么一出,墨家又要开始崛起了。
但是他们却没有任何办法去阻止,谁敢啊,没有看到天幕上的未来能生活的这么便利,就是因为墨家吗,如果现在谁敢阻止,信不信,陛下直接砍了那人的头。
刘秀看着天幕上素素话里对儒家的不满,心中有点好笑,虽然他在建国之初为稳定人心而大力推崇儒学,但是他对儒家学者是有防备的。
现在的儒家可不是当年先秦时期的儒家了,自从汉武帝之后的儒家已经成为了帝皇手中的一把武器,这正是他目前所需要的,然而这些儒家学者他可是时刻防备着,他们的欲望随着儒家的声望增长而日渐膨胀,哪天要是一个不小心,那儒家可能就是一把伤己的利器了。
三国
刘备看着素素对于墨家的推崇,有点担忧的看向诸葛亮:“军师,你说,我们应该要重用墨家吗?”
诸葛亮看出了刘备的顾虑,现在可不是先秦时期,儒家还不是一家独大,现在的儒家经过汉朝接近几百年的统治已经深入百姓生活和思想,如果现在要重用墨家,那可能会引来儒家人的反抗,到时蜀国可就不安稳了。
诸葛亮叹了口气:“主公,我们还是先继续看天幕吧,也许之后会有其他办法。”
如果说刘备是有些犹豫,那孙权则是无能为力,因为他的势力中最强大的就是世家,而这些世家都是儒家的拥护者,如果他要重用墨家,那这些世家可能就会像除去哥哥一样,设计除去他,当年许贡门客刺杀哥哥就是江东世家对哥哥的反抗行动之一,只是外人甚少知道而已。
而曹操则比其他两人要有选择的权利多些,毕竟他手下的势力不是世家一家独大,想要重用墨家,也可以推行,所以在其他两家都在犹豫的时刻,曹操已经派人去寻找墨家子弟了。
唐朝
李世民看到墨家居然可以在未来有这么大的能力,心中也不由的想去寻找墨家子弟,可是想到民间几乎没有任何墨家的信息,又不由的担忧是否能找到墨家子弟。
房玄龄看着陛下的表情,也明白陛下所思所想,虽然他是从小到大学习儒家经典的,但是他并不认为其他学说就一无是处,如果墨家真的能够如天幕上所说的那样厉害,那提拔墨家人也是没有问题的。
朝堂上不少的人也如房玄龄所想的差不多,但是不少世家出来的官员,则皱着眉头看着天幕。
世家能够一直存在,而且影响力这么强大,儒家是功不可没的,现在看着天幕上后人对儒家的诋毁,心中不由的气愤,也开始担心,后世如果人人都像素素这样学习如此多的知识,那世家还存在吗。
武周时期,武则天看着天幕上素素所说的学科,不由的眼前一亮,自己也可以在武周设立理科,让民间有这方便的人才进入朝堂,这样既可以打压世家,也可以增加自己手中的势力。
反正儒家那套在自己的打压下没有像前朝那样强盛。
宋朝
民间大儒看到后人不仅对墨家的奇技淫巧的敬佩,而且谈话之间对儒家的不屑的态度,不少人瞋目切齿、暴跳如雷。
“后人怎么如此对待儒家经典,那些奇技淫巧怎么能够和圣人之言相比。”
“果然是女子,她们如何能理解的圣人之言,她们就应该安分守己地待在家中,相夫教子,操持家务,这才是她们的本分。”
“兄台说的没错,若是让女子也去学习那些知识,岂不是乱了世间的伦理纲常?”
不止大儒,有不少男子也纷纷批判着素素。
当然有反对的也就有赞同的。
不少思想开明的儒家看着素素所说,也不由的担忧其儒家的缺陷,如后世之人所说,他们取百家之长学习,那他们是否也可以学下后世呢。
朝堂上,不少支持和反对素素话的也开始争论了起来。
尤其是新旧两党,司马光等旧党现在是对天幕已经厌恶到极点了,自从天幕出现,里面的表现种种无一不是与他们截然相反的思想,这让他们如何能接受。
可这天幕他们也没有办法关闭,只能干瞪眼看着。
而以王安石等人则对天幕上的未来充满了期待,现在宋朝正急需改革变法,如果能知道未来如何治理国家,那他们也可以借鉴一二。
明朝
朱元璋对于儒家既是崇敬也是不屑的,他知道儒家学说能够更好的帮自己统治百姓,所以对于儒家思想中强调的人伦、道德和礼仪等方面却有所保留,但是对儒家孟子的学说是反感的,他的统治需要强有力的皇权支撑,不允许“民本”的理念削弱他的权威。
虽然他对于儒家也有反感,但是不代表他能允许未来人对儒家的不屑,而且从天幕一直以来的表现来看,未来就是他们学习儒家的经典想来也就是那些民为贵的理念。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