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阳光透过林氏科技会议室的落地窗,在木质长桌上投下细碎的光斑。林薇薇指尖划过一份《大学生创业现状调研报吿》,报表上“78%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因缺乏资金放弃”“62%的校园创业项目因经验不足失败”的红色数据,像一根细针,轻轻刺中了她的回忆——七年前,她也是这组数据里的一员,抱着智能医疗的创业想法,却在资金和资源的壁垒前屡屡碰壁。
“如果我们能联合陆氏,成立一个专门的扶持计划,会不会能帮到更多学生?”林薇薇突然抬头,看向对面的项目总监张磊,眼底闪烁着明亮的光,“不只是给钱,还要给资源、给指导,帮他们把‘想法’变成真正能落地的项目。”
张磊愣了一下,随即拿出笔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这个思路可行!目前行业里的校园创业扶持大多只停留在资金层面,我们要是能整合林氏的技术资源和陆氏的企业资源,绝对能做出差异化。”
当天下午,林薇薇就带着初步方案去了陆氏集团。陆承宇的办公室里,两人对着方案逐字逐句讨论,夕阳从百叶窗的缝隙里漏进来,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每年2000万的资金投入,分批次发放,根据项目进度审核;导师团队除了行业专家,还要邀请有校园创业经验的创业者——他们更懂学生的痛点。”陆承宇指着方案里的“资源支持”板块,补充道,“陆氏旗下的产业园可以划出专门区域,给扶持项目提供免费场地,水电费全免,至少支持两年。”
林薇薇惊讶地看向他:“你连场地都想到了?我还担心初创团队租不起办公空间。”
“你想做的事,我当然要全力支持。”陆承宇握住她的手,指尖轻轻摩挲着她无名指上的戒指,“还记得婚礼上我承诺过,要守护你的梦想吗?这个扶持计划,不仅是你的梦想,也是能帮到很多年轻人的好事,我怎么能不上心?”
林薇薇心里一暖,靠在他的肩膀上,轻声说:“有你在,真好。”
接下来的一个月,两家人团队联合加班,将方案打磨得愈发完善。他们特意邀请了教育部的相关负责人、高校创业导师和成功的校园创业者,召开了三次研讨会,反复调整扶持细则——资金申请流程要简化,避免学生因繁琐手续望而却步;导师辅导要一对一,确保每个项目都能得到针对性指导;创业训练营的课程要实用,从商业计划书撰写到市场推广,覆盖项目从0到1的全流程。
方案最终确定时,林薇薇和陆承宇特意去了一趟A大——这是她创业梦开始的地方,也是扶持计划的首个试点高校。在A大的创业孵化中心,他们见到了一群抱着项目计划书的学生,眼里的光芒,和当年的她一模一样。
“林总,陆总,我的项目是做‘校园环保回收’的,想把同学们的旧书本、旧衣物回收再利用,可一直找不到启动资金。”一个穿着蓝色衬衫的男生,紧张地递上计划书,手指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白,“我算了一下,至少需要5万块买回收设备,可我爸妈不同意我创业,我实在没办法了……”
林薇薇接过计划书,认真翻看。里面的回收流程、盈利模式写得详细又有条理,还附上了学生调研数据,能看出男生花了很多心思。她抬头看向男生,笑着说:“你的项目很有意义,既环保又能帮学生省钱。如果我们的扶持计划启动,你愿意来申请吗?不仅有钱,还有导师帮你完善方案。”
男生愣住了,随即眼眶泛红,连连点头:“愿意!当然愿意!如果真的能得到支持,我一定好好做,不辜负您的信任!”
看着男生激动的样子,林薇薇想起了自己第一次拿到天使投资时的场景——当时她也是这样,激动得说不出话,心里却燃起了熊熊的火焰。她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个扶持计划做好,让更多像男生这样有想法的年轻人,不用再经历她当年的困境。
7月15日,“大学生创业扶持计划”启动仪式在A大的体育馆举行。现场坐满了来自全国20所高校的学生代表、行业专家和媒体记者。舞台背景板上,“让每一个创业梦想都有落地的可能”的标语,在灯光下格外醒目。
当林薇薇和陆承宇一起按下启动按钮时,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彩带从空中飘落,落在学生们的头顶,他们笑着、欢呼着,眼里满是期待。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做这个扶持计划。”林薇薇拿起话筒,声音温柔却坚定,“因为我曾经也是一个抱着创业梦的学生,我知道那种想做事却没资源、有想法却没人帮的无助。现在我有能力了,就想搭一座桥,帮更多年轻人跨过那些我曾经跨过的坎。”
她顿了顿,看向台下的学生们:“这个计划不是‘慈善’,而是‘投资’——投资你们的梦想,投资未来的可能性。我们不要求你们立刻成功,只希望你们能勇敢尝试,就算失败了,也能从中学到经验,这就够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