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朕错了吗?”
他喃喃道,声音里没了之前的暴怒,只剩下茫然。他想起自己小时候饿肚子,最大的愿望就是“顿顿有饭吃”
所以他给子孙最好的俸禄;他怕子孙像他一样受欺负,所以给他们最高的地位。可这些“好”,最终却成了葬送大明的毒药。
朱标轻轻拍着他的背:“爹,您没错,只是……时代变了,人心也变了。再好的制度,也得跟着变才行。”
朱棣在燕王府,看着朱高炽递上来的“宗室减禄方案”,犹豫了半天,终究还是叹了口气,把方案压了下去。他知道,自己暂时还改不了这制度,只能先忍着,等以后找个机会再说。
朱元璋还坐在龙椅上,望着空荡荡的殿门。他仿佛看到了百年后那些锦衣玉食的藩王,看到了他们在国难当头时的冷漠与愚蠢,也看到了自己亲手种下的苦果。
或许,真正的“护佑”,从来不是把子孙护在温室里,而是让他们经历风雨,懂得担当,知道这江山的重量——可惜,他明白得太晚了。
各朝代的帝王们,看着这一幕,心里都沉甸甸的。他们或多或少都有宗室、藩王的问题,朱元璋的教训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溺爱”与“僵化”的可怕。
李世民对长孙无忌道:“以后咱大唐的宗室,不能只给俸禄,得让他们去地方历练,去军中任职,绝不能养废了。”
刘邦则对吕雉道:“看来分封这事儿,得常换常新,不能一成不变。回头让刘盈多学学,别学朱元璋那套死板的。”
而朱元璋,在沉默了许久后,终于对朱标道:“标儿,记着,以后给子孙的,不能只有银子和封地,得有本事,有骨气,有一颗知民间疾苦的心……不然,再多的富贵,也守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