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再不下旨的话朱元璋感觉自己都受不了

“还有,” 他补充道,“让各地藩王,把多余的土地还给百姓,每亩地收租不准超过三成!敢违抗的,削爵夺地,贬为庶民!”

马皇后点头应下,看着丈夫通红的眼眶,轻轻叹了口气——他终究是醒了,醒在还能补救的时候。

各朝代的帝王们看着这一幕,心里都有了计较。

李世民对房玄龄道:“你看,就算是洪武大帝,也有算错账的时候。可见制度这东西,得常改常新,不能一成不变。”

房玄龄躬身道:“陛下所言极是,臣这就去拟‘宗室任职令’,让皇子们去地方历练,不准再养在京城。”

刘邦摸着胡须,对吕雉笑道:“还是刘彻那小子机灵,推恩令这招,真是一劳永逸。回头让刘盈好好学学,别学老朱死脑筋。”

朱元璋他把那些“宗室特权”一条条划掉,笔尖划过纸页的声音,在寂静的殿内格外清晰。

他知道,改制度难,改人心更难。但他必须做——不为别的,就为了那些吃观音土的百姓,为了那句“朱元璋的宗室制度要负一半责任”的评语,为了不让大明,真的亡在他亲手埋下的祸根里。

窗外的月光照进来,落在“推恩令”三个字上。那是刘彻的智慧,也是朱元璋的幡然醒悟。或许,历史的意义就在于此:前人犯的错,后人能看见;前人走的弯路,后人能绕开。

而那些被圈养的宗室,那些噬空的国本,终究成了一面镜子,照见了“溺爱”的代价,也照醒了“变革”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