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游戏 > 人性的那些事儿 > 第187章 想打破规则,就自己扛责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87章 想打破规则,就自己扛责任

1、越在底层,越要懂 “做人”:光做事不懂人,早晚栽跟头

村里的王大伯,种了一辈子地,庄稼种得顶好,可日子总过得紧巴巴。年轻时他总说 “只要把活干好,还怕没饭吃”,可事实是,他种的蔬菜长得再水灵,镇上的收购商也总压他的价;村里分灌溉的水,他也总被排在最后。

后来他才明白,不是自己的活没干好,是不懂怎么跟人打交道。收购商来收菜,别人都笑着递烟、拉家常,他却只会站在地里等着称重;分灌溉水时,别人会跟村干部说句顺耳的话,他却总觉得 “该我的就该给我”,结果处处吃亏。

王大伯常跟村里的后生说:“越往底层,越容易觉得‘做事就行’,可实际上,底层的人际关系更要用心处。你往上走就知道,这世界的核心是人,把人哄顺了,事情自然顺;你光盯着事,忽略了人,再能干也没用。”

村里的人都懂:你种的玉米再好,要是跟邻居处不好,他可能在你地里偷偷放虫子;你打工再卖力,要是跟老板处不好,升职加薪也轮不到你。光做事不懂人,就像种庄稼只浇水不施肥,长得再好也结不出饱满的穗子。

2、想翻脸,先摸透对方的底牌:别做先掀桌子的人

村里的李四,以前性子急,跟人闹矛盾就想立刻翻脸。有次他跟邻村的张老板合作卖菜,张老板偷偷压了他的货款,李四气不过,当场就掀了桌子,说 “再也不跟你合作了”。可他不知道张老板手里握着好几个销售渠道,翻脸后,他的菜卖不出去,亏了不少钱。

后来王大伯跟他说:“成年人的世界,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真要跟人翻脸,先得摸透他的底牌,知道他有啥能耐、有啥路子,不然你先掀桌子,吃亏的准是你。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不是圆滑,是保护自己。”

李四听了,后来再跟人合作,先悄悄摸清对方的底细,再也不轻易翻脸。有次另一个老板想坑他,他知道对方的货源全靠镇上的批发市场,就提前跟批发市场打好了招呼,最后老板不仅没坑成他,还主动把货款结了。

3、悄悄过日子:没人知道你在做啥,日子才顺

村里的赵叔,以前总爱跟人分享自己的生活。刚种大棚时,就到处跟人说 “我要赚大钱了”;赚了点钱,又跟人说 “我要在镇上买房子了”。结果,有人嫉妒他,偷偷在他的大棚里放了老鼠药,菜苗死了大半;还有人到处散播他 “赚黑心钱” 的谣言,让他的生意受了不少影响。

后来赵叔学乖了,再也不跟外人分享自己的生活。他悄悄扩大大棚规模,悄悄联系新的销售渠道,等村里人知道时,他已经在镇上买了房、开了店,成了名副其实的老板。

赵叔说:“过日子就像种庄稼,悄悄发芽、悄悄结果才好。你过得好,别人嫉妒;你过得不好,别人笑话。除了爹娘和媳妇,别跟任何人分享你的生活,省得给自己找不痛快。”

村里的人都懂:闷声发大财不是空话,太高调只会引来麻烦。你悄悄做事,没人打扰,也没人使绊子,日子才能过得顺畅。

4、别人指责你,多是因为你没满足他的利益

村里的小周,以前总因为别人的指责焦虑。有人说他 “犟”,他就怀疑自己是不是太固执;有人说他 “不圆滑”,他就想是不是自己做人有问题。后来他发现,说他 “犟” 的人,是因为说不过他;说他 “不圆滑” 的人,是因为他没帮对方办不符合规矩的事。

王大伯跟他说:“别人指责你,不是你错了,是你没满足他的利益。他想让你顺着他,你不顺着,他就说你‘犟’;他想让你帮他占便宜,你不帮,他就说你‘不圆滑’。别为这事儿焦虑,你只要在自己舒服的前提下,尽量兼顾别人的利益就行,没必要委屈自己。”

小周听了,再也不因为别人的指责纠结。有人再指责他,他就想想 “是不是触及了对方的利益”,要是对方的要求不合理,他就直接拒绝,日子过得舒心多了。

5、懂分寸: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不越界

村里的张大爷,最懂分寸。邻居家的孩子来他家玩,他会热情招待,但绝不会留孩子住超过三天;别人找他帮忙,他会尽力,但绝不会大包大揽;跟人聊天,他会说心里话,但绝不会打听别人的隐私。

有人问他:“你咋这么会做人?” 张大爷说:“做人就像种庄稼,不能太密也不能太疏,得有分寸。鱼放三天发臭,客住三天讨嫌,任何事都过犹不及。在别人面前,把自己当别人,把别人当自己;在自己面前,把自己当自己,把别人当别人,这样才能处好关系。”

村里的人都懂:懂分寸的人,走到哪儿都受欢迎。你不越界,别人才会尊重你;你太热情,反而会让人觉得不舒服;你太冷淡,又会让人觉得你不好相处。拿捏好分寸,才能做好绝大多数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