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资料类产品:一次制作,多次售卖
适合擅长整理、不需要实时互动的经验,比如手册、模板、指南等,用 Canva、Word 等工具就能制作:
教培老师:把 “学科重难点” 整理成《考点突破手册》PDF,定价 19.9 元;
健身爱好者:把 “居家训练计划” 做成图文版《新手减脂指南》,定价 29.9 元;
宝妈:把 “婴儿睡眠技巧” 写成《宝宝安睡手册》,定价 15.9 元。
这类产品的优势是 “零库存、无物流”—— 制作一次后,有人买就发文件,几乎没有额外成本;缺点是 “溢价较低”,适合作为 “引流产品”,后续再推高客单价服务。
2. 咨询类服务:个性化互动,客单价高
适合需要针对性解决问题的经验,比如一对一咨询、辅导,通过微信语音、视频交付:
情感咨询师:30 分钟语音诊断,定价 99 元;搭配 “定制化建议文档”,定价 199 元;
HR 从业者:“简历优化 + 1 次面试模拟”,定价 299 元;
考研上岸者:“择校咨询 + 复习计划定制”,定价 399 元。
这类产品的优势是 “客单价高、复购率强”—— 用户觉得有效果,可能会推荐朋友来;缺点是 “耗时多”,建议初期每次咨询控制在 30 分钟内,避免精力透支。
3. 社群类产品:批量服务,营造氛围
适合需要持续陪伴、用户有交流需求的经验,用微信、知识星球搭建社群:
跨境电商从业者:做 “小众选品交流圈”,定价 99 元 / 月,每天分享 “选品技巧 + 货源信息”;
摄影爱好者:做 “手机修图共学营”,定价 199 元 / 期,每周直播讲技巧,群内点评作业;
职场新人:做 “副业探索社群”,定价 149 元 / 月,分享 “不同副业的踩坑经验”。
这类产品的优势是 “可批量服务、有裂变潜力”—— 用户在群内互动,可能会主动邀请朋友加入;缺点是 “需要运营”,初期可每周只做 1 次分享,降低压力。
三、为什么说 “经验产品化” 是普通人的最短路径?
对普通人而言,“把经验变成产品” 比创业、做实体生意更靠谱,核心有两个原因,也是它能快速变现的关键。
1. 经验是零成本原材料,没有门槛
你不需要花钱学新技能、租场地、囤货 —— 过去的职场技能、生活教训、兴趣积累,都是现成的素材。比如你做过几年客服,帮用户解决过很多投诉,就能直接做 “客户沟通咨询”,不需要额外投入;交付时也极轻,资料发文件、咨询靠手机,没有传统生意的 “库存压力”“物流成本”。
更重要的是,这类 “细分经验市场” 大公司不会抢 —— 比如 “考研二战择校咨询”“装修避坑指南”,受众虽小,但竞争也小,普通人只要在 “专业度” 和 “可操作性” 之间找到空白,就能占据蓝海。
2. 社交媒体是 0 成本获客杠杆,能快速触达用户
你不需要花钱投广告,靠内容就能吸引目标客户,核心是 “用经验做内容,用内容找客户”:
精准触达:在小红书发 “考研避坑” 笔记,带 #考研择校 #二战考研 标签,有需求的人会主动刷到;
建立信任:持续分享 “客户好评”“咨询案例”,比如 “帮宝妈解决宝宝夜醒问题,她反馈‘终于睡整觉了’”,让潜在用户觉得 “你靠谱”;
免费引流:推出 “高价值钩子”,比如 “关注我,免费领《考研高频错题整理》”,吸引用户加微信,再推荐付费产品。
“经验产品 + 内容获客” 是黄金组合 —— 你把隐性的经验变成显性的内容,让有需求的人看到;用户通过内容认可你,再购买你的产品,形成 “内容引流→产品变现” 的闭环。
很多人觉得 “赚钱难”,是因为总盯着 “需要大投入的生意”,却忘了 “自己的经验就是最宝贵的资产”。不需要辞职,不用花本钱,利用业余时间梳理经验、做成产品、发点内容,就能赚到 “上班之外的收入”。
无论是想做副业、找第二曲线,还是想成为自由职业者,“经验产品化” 都是最适合普通人的起点 —— 它不仅能帮你赚钱,更能让你发现 “原来我这么有价值”。当你能靠自己的经验独立赚钱时,人生的底气也会随之而来。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梳理经验、设计产品,不妨从 “发一条朋友圈测试” 开始:列出你最擅长的事,问朋友 “你觉得我能帮你解决什么问题”。赚钱的第一步,往往就藏在这看似简单的互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