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道钻量产前的最后一次测试,柘城车间的天道钻突然出现批量光纹衰减——10颗钻连续亮灯8小时,衰减率竟达18%,远超5%的品控标准。周一军急得团团转,连夜联系陆研新,视频里的两人对着数据分析到凌晨,还是没找到原因。
就在这时,元宝突然叼着陆研新的实验记录本,跑到镜头前,用爪子指着其中一页——上面记着“氮化硼包覆后需静置24小时”,而周一军为了赶进度,只静置了12小时。
“老周!你是不是没静置够24小时?”陆研新拍着大腿,“元宝这是帮咱们找到症结了!氮化硼包覆后需要时间与钻石晶体融合,静置不够,包覆层就不稳定,续航自然差!”
周一军赶紧查看生产记录,果然是静置时间不够。他立刻安排团队将新出炉的钻石静置24小时,再次测试时,光纹衰减率降至4.5%,完全符合标准。“元宝这‘跨城传讯术’,简直是救场神器!”周一军对着镜头里的元宝竖起大拇指,“等量产成功,我给你寄柘城的大骨头!”
屏幕里的元宝像是听懂了,兴奋地摇着尾巴,叼起氮化硼样品袋,对着镜头晃了晃,像是在说“小事一桩,记得给我带骨头”。
量产当天,陆研新特意让元宝坐在镜头前,全程“监督”柘城的生产。当第一颗量产量子六道钻成功出炉,光纹璀璨、数据稳定时,元宝对着镜头“汪汪”叫了三声,像是在宣布“任务完成”。陆研新摸着元宝的头,眼里满是骄傲:“咱们的‘王牌特工’,立大功了!”
周一军在柘城的车间里,对着镜头举起新出炉的六道钻:“元宝,这颗钻有你的功劳!以后每颗六道钻的品控记录上,都得给你记一笔!”
四、特工日常:元宝的“研途陪伴术”,温暖沪柘遥研路
沪柘遥研的日子里,元宝成了陆研新和周一军之间的“情感纽带”——
- 陆研新在上海加班到深夜,元宝会叼来毯子盖在他腿上,然后趴在实验台旁,陪着他分析数据;
- 周一军在柘城遇到技术难题,视频里只要看到元宝摇着尾巴,心里就踏实了大半;
- 陆研新出差,会让助理给元宝拍视频,发给周一军“汇报工作”;
- 周一军去上海,第一站不是实验室,是先给元宝带柘城的大骨头。
这天,陆研新对着镜头给周一军演示新的“生态数据联动”功能,元宝突然跳上实验台,叼起一个小树苗模型,放在天道钻样品旁——像是在说“要让钻石和植物一起生长”。陆研新笑着说:“元宝这是在提醒咱们,六道钻的‘共生’,不仅是人、钻、天地,还有万物。”
周一军点头,对着镜头里的元宝说:“元宝说得对!以后咱们的六道钻,要帮更多小动物、更多植物,一起实现‘万物共生’。”
夕阳西下,上海实验室的灯光与柘城研发车间的灯光隔空呼应。陆研新抱着元宝,周一军握着六道钻,两人对着镜头相视一笑——有了元宝这位“王牌特工”的神助攻,沪柘遥研的路虽然远,却走得格外顺畅、格外温暖。
元宝趴在陆研新怀里,看着屏幕里的周一军,尾巴轻轻晃动,嘴里叼着的氮化硼样品袋,在夕阳下闪着光——它或许不懂什么是“六道共生”,不懂什么是“NV中心稳定”,但它知道,陪着陆研新,帮着周一军,让那些亮晶晶的钻石变得更好,就是它作为“王牌特工”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