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游戏 > 艺之神 > 第658章 清朝(宫束班)造二仙庵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58章 清朝(宫束班)造二仙庵

场景一:成都通惠门外·百花潭北岸 日 外

【清康熙二十五年,春。成都通惠门外百花潭北岸,一片荒坡临江而立,江水泛着粼粼波光,岸边垂柳刚抽新芽。坡上杂草丛生,几棵老柏歪斜着扎根,远处可见成都府城墙轮廓,城门口车马行人往来不绝。】

【一群身着粗布短打、脚踩麻鞋的汉子簇拥着一位身着青色长衫、头戴方巾的中年文士走来,正是“宫束班”班主沈墨。沈墨手持图纸,眉头微蹙,不时抬手丈量方位。】

【宫束班众人东张西望,满脸好奇又茫然。】

王大壮(身高八尺,膀大腰圆,挠着后脑勺,嗓门洪亮):班主,这荒坡就是要建道观的地界?除了草就是树,连块平整的地都没有啊!

李小辫(身材瘦小,眼贼手快,正蹲在地上拔草,闻言抬头):大壮哥,你懂啥?道观就得选这种山清水秀的地方!你看这江水,这垂柳,多有仙气儿~(说着作揖模仿道士模样,脚下一滑摔了个屁股墩)

【众人哄堂大笑。】

沈墨(收起图纸,轻咳一声):肃静!此乃全真龙门派碧洞宗要建的二仙庵,是西南地区唯一能传戒的十方丛林,非同小可。方才我已按堪舆之法定了方位,前临百花潭,后靠青羊宫方向,左依古柏,右傍江水,正是风水宝地。

赵书呆子(戴一副破旧眼镜,手里捧着一本线装书,推了推眼镜):班主所言极是!《道藏》有云,“庵观选址,必取山明水秀、气脉贯通之地”,此处暗合“背山面水、藏风聚气”之理,妙哉妙哉!

孙巧手(手指纤细灵活,正摆弄着腰间的鲁班尺,凑近沈墨):班主,图纸上写着要建三官殿、吕祖殿、二仙殿,还有山门、钟鼓楼、传戒堂,规模可不小。咱们宫束班虽造过不少宅院庙宇,但十方丛林的规制,可是头一回接触。

沈墨(点头):正因如此,才更要用心。碧洞宗掌门王常月道长特意嘱托,二仙庵要兼具全真道观的庄严古朴与西南建筑的灵秀精巧,既要能容纳数百道士修行,又要符合传戒大典的规制。(指着图纸)你们看,三官殿居前,吕祖殿居中,二仙殿在后,三殿一字排开,左右辅以配殿、寮房,钟鼓楼分列山门两侧,格局要对称规整。

王大壮(凑到图纸前,眯着眼看了半天):班主,这图纸上的“斗拱”看着复杂,还有这“歇山顶”,咱们能做出来吗?上次修城隍庙的歇山顶,李小辫差点把瓦铺歪了。

李小辫(急得跳起来):那能怪我?是瓦匠师傅没教清楚!这次我肯定没问题,孙巧手哥会帮我的!

孙巧手(笑了笑):放心,有我在。不过二仙庵的木构要比城隍庙精细得多,尤其是吕祖殿的雕花,得用楠木,刻“八仙过海”纹样,不能有半点差错。

沈墨:好了,分工行事。大壮带几人清理场地,平整土地;小辫跟着巧手准备木料、砖瓦;书呆子,你负责核对图纸,确保每一处尺寸都符合规制;我去府城采购所需的颜料、铜铃等物件。三日后,正式动工!

【众人齐声应和,干劲十足。王大壮撸起袖子就要拔草,却不小心踩断了老柏的一根枝丫,引得众人又是一阵笑。】

场景二:二仙庵工地 日 外

【三个月后,工地已是热火朝天。地基已打好,三官殿的木构架正拔地而起,工匠们各司其职,有的抬木,有的砌墙,有的雕花。】

【王大壮正带领几人抬一根粗壮的楠木立柱,憋得满脸通红,脚步踉跄。】

王大壮(吼道):一二三!使劲!哎,小心点,别撞着旁边的木架!

【楠木柱刚立稳,李小辫提着一桶泥浆跑过来,脚下一滑,泥浆泼了王大壮一身。】

王大壮(抹了把脸上的泥浆,哭笑不得):李小辫!你是不是跟我有仇?三天两头给我添乱!

李小辫(慌忙道歉):对不起对不起,大壮哥!这地面太滑了。(指着立柱)班主说立柱要灌浆固定,我这不是着急嘛。

【沈墨从吕祖殿方向走来,看到这一幕,无奈摇头。】

沈墨:小辫,做事毛躁不得。灌浆是细活,要慢慢填,确保立柱稳固,不然日后道观建成,出了纰漏可不是闹着玩的。

赵书呆子(捧着图纸跑过来,一脸焦急):班主!不好了!吕祖殿的面阔尺寸,我核对了三遍,发现比图纸上少了三寸!

【众人闻言皆惊,围了过来。】

孙巧手(皱眉):不可能啊,我下料的时候是按图纸量的。书呆子,你是不是看错图纸了?

赵书呆子(急得冒汗,把图纸递过去):绝对没有!你看,图纸上写着面阔五间,每间三尺六寸,总共一丈八尺,可咱们现在的木架,总共才一丈七尺七寸!

【孙巧手接过图纸仔细查看,又跑到吕祖殿木架旁丈量,脸色逐渐凝重。】

孙巧手:确实少了三寸……这可怎么办?木架都已经搭起来了,总不能拆了重建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