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游戏 > 艺之神 > 第662章 天工铸道:墨渊聚器凝古魂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62章 天工铸道:墨渊聚器凝古魂

昆仑墟之颠,云海翻涌如万马奔腾,终年不散的云雾被上古禁制炼化得澄澈如练,缭绕着一座横亘五千载岁月的秘境——工艺门总殿。此殿非人力一朝一夕所能筑就,乃工艺门历代传人耗心血、凝匠魂,循《考工记》古法,采昆仑玄铁为骨、鲛人泪为黏、凤羽灰为釉,历经夏商陶土奠基、秦汉砖石垒砌、唐宋木构飞檐、明清雕饰点睛,终成今日气象。殿身巍峨,高达九丈九尺,玄铁铸就的墙体上,仰韶彩陶的鱼纹若隐若现,商周青铜的饕餮狰狞肃穆,秦汉漆器的云卷流转灵动,唐宋瓷器的冰裂清冽通透,明清榫卯的纹路精密咬合,层层叠叠间,恰似一部镌刻在建筑肌理上的华夏工艺通史,每一道刻痕都沉淀着岁月的厚重,每一处纹饰都流淌着文明的气息。

殿顶覆着三百六十片宋代官窑琉璃瓦,每一片都由宋徽宗年间的官窑匠人以“雨过天青云破处”的秘法制釉,经七十二道工序烧制而成。日光倾泻时,瓦面流转着青、赤、黄、白、黑五色流光,暗合五行之道;月光洒落时,釉色又化作温润的玉泽,与星空相映成趣。殿檐下悬挂着七十二盏青铜宫灯,灯体铸有“二十四节气”纹饰,点燃时,灯火透过纹饰投射在地面,形成一幅流动的农耕历法图,暗合“天人合一”的古老哲思。殿内九根盘龙柱直插穹顶,柱身由整根千年楠木雕刻而成,外裹一层鎏金铜皮,龙鳞栩栩如生,龙爪遒劲有力,仿佛随时会破壁而出。柱底嵌着九尊缩微青铜鼎,鼎身铭文隐隐发光,正是夏启所铸九鼎的复刻——东方青州鼎刻山川草木,南方扬州鼎绘江河湖海,西方雍州鼎铸鸟兽鱼虫,北方冀州鼎镌城郭宫室,中央豫州鼎书人文教化,其余四鼎各刻风土人情,每一道纹路都复刻着上古先民的制器智慧,每一处铭文都承载着三代礼制的威严,鼎身散发的青铜气息,混合着楠木的清香与漆器的醇韵,在殿内交织成一股穿越时空的厚重气息。

总殿深处,天工台静静悬浮于半空,台体由和田羊脂玉雕琢而成,台面刻满了《考工记》《天工开物》《营造法式》中的工艺图谱,符文流转间,散发着淡淡的灵气。台面中央嵌着一块八卦形的黑曜石,石上天然形成的纹路恰似一幅微型的“九州山川图”,与九尊青铜鼎遥相呼应。一袭墨色长袍的墨渊静立台前,他须发皆白,如昆仑雪峰般洁白,眼角刻着岁月的沟壑,每一道沟壑都仿佛藏着一个工艺传奇;唯有双目如寒星,透着洞悉古今的深邃,仿佛能看穿五千年的文明脉络。作为工艺门第三十六代殿主,墨渊执掌总殿已逾无数年,毕生都在践行工艺门“以器载道,以艺护民”的祖训。此刻,他指尖抚过台面上一枚布满冰裂纹的南宋官窑瓷片,瓷片在他掌心微光中缓缓舒展,冰裂纹路如蛛网般蔓延,又似月光下的江河,仿佛在诉说着千年前窑火的温度,以及瓷工们“宁为玉碎”的匠人风骨。

“劫数将至,天地失衡,华夏文脉危在旦夕。”墨渊的声音低沉而有力,穿透殿内的寂静,如古钟长鸣,震得空气都微微震颤,“工艺门传承无数载,集各朝各代艺人之智,藏华夏器物之魂,今日,当启‘天工铸道’之法,炼《天工开物》道器,以九鼎为骨,定华夏九州之基;始皇玉玺为魂,凝大一统之威;历代器物为魄,承匠人之智;传世画作为灵,聚天地人文之韵,四者合一,召古魂归来,共御浩劫!”

话音落,总殿四周的十二道石门轰然开启,石门由巨石雕琢而成,门上雕刻着“十二时辰”与“十二生肖”的组合纹饰,开启时,石轴转动的声响如远古惊雷,震得殿内尘土簌簌落下。一道道身影踏着光影步入殿中,他们是工艺门散落于世间的门人,皆是各工艺领域的顶尖传承者:擅制瓷的景德镇传人青瓷子,一袭青衫,手握一方宋代汝窑笔洗,釉色温润如凝脂,洗内残留的茶渍形成天然的水波纹,恰似江南烟雨;精于玉雕的扬州匠人玉无尘,白衣胜雪,腰间悬挂着明代陆子冈款玉牌,雕工精巧绝伦,牌上“子冈”二字细如毫发,却笔力遒劲;专攻青铜铸造的洛阳艺人铜伯,褐袍宽袖,肩扛一尊复刻的商代青铜爵,纹饰古朴庄重,爵身的铜绿自然天成,散发着上古的沧桑气息;还有擅木工的鲁班后人木公输,身着暗纹布衣,手持一把明代黄花梨鲁班尺,尺身上的榫卯刻度精准无误;通刺绣的苏绣传人绣云娘,锦衣华服,裙摆绣着“百鸟朝凤”图,针脚细密,栩栩如生;晓印刷的毕昇后裔纸墨生,青巾束发,怀中抱着一卷宋代雕版印刷的《金刚经》,纸页泛黄,墨香醇厚;精于火器的明清军工传人火离,红袍加身,腰间别着一尊明代佛郎机火炮模型,炮身的铸造纹路清晰可见;通晓天文历法的郭守敬后人星衍,蓝袍广袖,手中托着一台元代简仪仿制品,仪器的刻度与结构精密绝伦……十二位门人各携本命器物,神情肃穆地立于天工台两侧,器物散发的灵气与他们身上的匠气交织,形成一道无形的气场,与殿内的古老气息相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