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现言 > 征途与山河 > 第148章 舞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办公室里瞬间鸦雀无声,所有人都被孟营长这罕见的失态惊住了。只有那只歪倒的军用水杯在桌面上缓缓滚动。

孟时序脑海中浮现出那个站在讲台上从容自若的身影。

那个曾因他一句试探就当众泼他汽水的姑娘,那个让顾淮爱得刻骨铭心、最终却黯然分手的女孩子。

那样一个该被珍藏在江南水墨画里的人,去特种大队?

和那群在天上飞、泥里爬的糙汉子一起摸爬滚打?学习野外生存、武装泅渡、极限体能?

他几乎能想象出她站在泥泞训练场上的样子——格格不入,憔悴不堪,这样该被捧在手心里的人,他会心疼的。

陆峥到底在想什么?!

这简直是对那种极致美好的亵渎!

一股难以言喻的愠怒涌上心头,夹杂着某种被抢先一步的焦躁。

尽管始终以局外人自居,可孟时序不得不承认,从被泼汽水的那天起,从阶梯教室外那惊鸿一瞥开始,那颗名为“苏婉宁”的种子,早已在他心底扎了根。

他深吸一口气,指节无意识地收紧。当最初的震惊褪去,一个全新的念头却如闪电般划过脑海——

连陆峥都能看出她潜藏的价值……

那他孟时序,为何还要那么迂腐?于公于私,他都应该是那个站在她身边的人。

孟时序的指尖在作战地图上缓缓划过空降区域,作为空降兵指挥官,他比谁都清楚。

天之骄子纵能翱翔九天,可一旦落地,就瞬间沦为信息孤岛。缺乏精准定位和实时情报支援,再精锐的部队也如同盲人摸象。

一个清晰的计划在他脑中迅速成型。与陆峥直来直去的“挖人”不同,他要搭建一个让她无法拒绝的舞台。

三天后,一份题为《关于空降兵部队引入前沿信息技术提升敌后作战效能》的报告呈递至师部。

报告中,孟时序以指挥官特有的实战视角,结合近期外军战例,精准剖析了信息化短板对空降作战的致命制约:

“现代战争制胜关键已从火力优势转向信息主导。空降兵作为深入敌后的尖刀,若不能率先夺取电磁频谱权,再精锐的部队也将在信息化战场上陷入被动挨打的困境。”

他笔锋一转,提出极具前瞻性的建议:

“建议以我部为试点,与国防科技大学建立军民融合科研合作,特邀在航天定位及信息处理领域有深入研究的技术专家,共同攻关'敌后战场信息支援'这一核心课题。”

这份既有战略高度又具实操性的报告,当天下午就得到了师部首长的亲笔批复:

“立意深远,切中要害。同意立即组织实施。”

放下批复文件,孟时序眼底掠过一丝笃定的光芒。

这一次,他要用最堂堂正正的方式,让那只清辉凛然的月亮,自愿照亮他的战场。

孟时序站在办公室窗前,指尖轻轻敲击着窗框。陆峥那种土匪式的抢人作风,终究落了下乘。

而他,要的是让她心甘情愿地走进他的领域。

他在报告中刻意模糊了具体人选,只提“相关领域研究人员”。这份谨慎背后,是他对苏婉宁的了解——因为顾淮和之前的不愉快,她对他必然心存戒备。

若知道是他在背后推动,以她的性子,定会毫不犹豫地拒绝。

他要的不是强求,而是一个让她重新认识他的契机。

一个褪去“顾淮兄弟”这层身份,仅仅作为“孟营长”,甚至只是一个求贤若渴的军官,与她平等对话的机会。

他要让她看见,他欣赏的不仅是她江南女子般的温婉,更是她那份足以照亮未来战场的智慧与锋芒。

至于顾淮?

孟时序轻轻摩挲着报告扉页上的批复红印,唇角掠过一丝极淡的笑意。

过去式了。

这步棋,他自信比陆峥的莽撞,要高明得多。

苏婉宁打开新派发的长城0520电脑,屏幕上依然是那个困扰她数周的“高精度导航抗干扰算法”核心模块。

之前,她更多是从纯理论优化的角度去攻坚,但此刻,看着那些抽象的代码和公式,她的心境已然不同。

“守护国土的坚实盾牌……”

“未来星海航行的‘灯塔’基石……”

陆峥与崔教授的话语在她脑海中交织。她不再仅仅视其为一项需要攻克的学术课题,而是开始想象它在真实战场、在浩瀚太空中可能面临的挑战。

那些教科书上不会写的、极端复杂且充满恶意的电磁环境。

这种视角的转变,如同推开了一扇新的窗户。

她创建了一个新的文档,标题为 《极端环境下的系统韧性思考》 。

她没有立刻进行复杂的数学推导,而是先列举了一系列可能存在的“非理想”干扰源,其中一些甚至带有些许科幻色彩,但都基于可能的物理规律。

“如果干扰源不是固定的,而是智能学习、自适应调整的呢?”

“如果攻击不是持续的,而是在最关键导航指令发出的瞬间,进行毫秒级的精准注入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