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年轻学员们如同领到军令的士兵,斗志昂扬地行动起来。
清洗油路,更换密封圈……测量尺寸,设计图纸,加工零件……
整个农机站变成了一个临时的技术攻关战场。
学员们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老师傅们的实践经验完美结合。
小诛兴也成了最忠实的“监工”,谁也不抱,就坐在一个废弃的轮胎上,抱着他的轴承滚珠,目不转睛地看着哥哥们忙碌,每当一个零件被成功拆卸或安装回去,他都会高兴地拍小手。
三天后。
随着柴油机一阵有力的轰鸣,“铁牛55”再次发动起来。
张铁柱跳上驾驶室,操纵液压提升杆,只见犁铧平稳而有力地升起、落下,耕深指示器稳定在一个数值,再也没有了之前的飘忽不定!
“成功了!液压好了!”围观的学员和老师傅们发出欢呼。
接着,王学军尝试换挡,之前需要使出吃奶力气才能扳动的换挡杆,此刻竟然用一个半大的孩子都能轻松推动!
“轻了!太轻了!简直像换了台新车!”王学军激动地大喊。
老站长亲自上去试驾了一圈,回来时,脸上满是难以置信和激动,他紧紧握住诛皎的手:“神了!真是神了!诛社长,你这技术夜校,办得太值了!这帮小子,出息了啊!”
改造成功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公社。
人们看着那台重新焕发活力的“铁牛”,看着那些脸上带着油污却自信满满的年轻学员,心中充满了自豪。
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农机改良,更是一次知识的胜利,是一次对“技术无用论”最有力的回击!
它证明了,科学知识一旦与实践结合,就能爆发出改变现实、提升效率的巨大力量。
而技术夜校的学员们,也通过这次实战,真正体会到了学以致用的成就感,信心倍增。
小诛兴看着那台轰鸣的“铁牛”,又低头看了看自己怀里的轴承,小脸上露出了一个若有所思的表情。
一颗名为“技术革新”的种子,已然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深深地扎下了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