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现言 > 栀兰和她的儿女们 > 第274章 期盼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转眼,栀兰来北海已以半年了,刚到北海时,热得她每天都像在蒸桑拿,晚上一直挨到后半夜还睡不着觉。如今她已渐渐适应,甚至爱上了这座城市的湿热与生机。

她常在傍晚沿着海岸线散步,看夕阳把海水染成金红色,远处渔船缓缓归航。街边小摊飘来烤生蚝的香气,夹着海腥味的风扑在脸上,让她想起家乡的河滩。

可刚舒坦了两个月,可刚舒坦了两个月,“回南天”就来了,这是栀兰从未经历过的天气。在回南天里,家家户户的门窗是不能开的,只要稍透点空气,卫生间、厨房的瓷砖墙壁上、全是水珠,地面上一层水,越擦越湿。

洗的衣服挂在阳台上,几天也不见干,屋里阴凉阴凉的。栀兰气得吃完饭就在外面待着,不是坐在院子里看她种的那些小菜,就是绕着小区不停地转着数果树,看看谁家的果树结的果子多。

她来北海,是二儿子力邀的。二儿子在这边做大生意,总说北海气候好,适合养老,特意接她过来享享福。栀兰在这里哪方面都很满意,就是莫名的想家。

儿媳妇前段时间回东北探亲,家里的伙食就成了难题。二儿子生意忙,里里外外都要操心,照顾老人更是没经验。

二儿子只会做米饭,对着面食一窍不通,栀兰看着儿子笨手笨脚地煮面条、炒青菜,心里急得慌,又不忍心说他。

一个礼拜以后,栀兰实在按捺不住了,她不想牵扯儿子更多精力,还没到六点就悄悄起床了。厨房的灯昏黄地亮着,她挽起袖子,和面,

动作娴熟得像年轻时在东北的家里一样。

年轻时在东北,她拉扯六个孩子,家里的饭菜、农活,哪一样不是她亲手操持。如今老了,手脚不如从前利索,可心里那份惦记孩子们的心思,一点也没减。

第一锅馒头蒸起锅时,热气扑在脸上,她刚掀开锅盖,突然觉得眼前一花,无数细碎的火星在眼前晃悠,头也开始隐隐作痛。她扶住灶台,深吸一口气,缓了片刻才稳住身形。

栀兰心里咯噔一下,知道是老毛病要犯了。这病跟着她五十年了,疼起来能要命,年轻时犯一次,她能在床上躺好几天,吃不下睡不着。 她咬牙坚持把最后一屉馒头蒸好,手却微微发抖。

她不敢耽搁,强撑着把第二锅馒头放进蒸笼,挪回卧室躺了一会儿。太阳穴的胀痛越来越烈,像要裂开一样。可她不想让儿子担心,硬是咬着牙把馒头蒸好,又热了饭菜,装作没事人一样。

吃完饭,健斌和政儿都上班去了,栀兰收拾完厨房,坐在沙发上歇着,头疼却丝毫没缓解。她望着空荡荡的客厅,突然觉得在这里待着,心里特别不踏实。

她六个儿女,只有二儿子一个人在这边,他每天都特别忙、压力大,她不想因为自己的身体牵扯他的精力。再说,他从来不会做家务,照顾老人更没有经验,自己的病真要重了,怕他不知道该怎么办。

“还是回去好啊。” 栀兰在心里念叨着。老家那边儿女多,三个闺女、大儿子、老儿子都在那里,老亲戚、老朋友也多,遇事能有个照应。实在动不了了,雇人照顾也比在这边方便。

她知道儿女们都是想让她多活几年,觉得北海气候好,可再好的地方,心里不踏实也没用。住在自己的老屋里,踩着熟悉的土地,听着乡音,那才叫安稳。

她怕自己这一病起不来床,拿出电话就给大女儿打了过去。电话那头传来熟悉的声音,栀兰强忍着哽咽,把自己的情况跟女儿说了,叫闺女过来接她。

女儿在那头立刻应了下来,说明天一早就动身。栀兰挂了电话,望着窗外渐亮的天色,心里终于松了一块。她用力按着太阳穴,知道这一走,或许就不再回来了。

筱媛回去还没到一个月,接到电话第二天半夜就到了北海。有闺女在身边,栀兰确实省心不少,至少不用看着儿子做饭着急,手忙脚乱地打翻锅碗。

“妈,你再躺会儿吧,头疼别硬扛着。” 大女儿把水杯递到她手里,语气里满是心疼。

栀兰摇摇头,勉强挤出一丝笑:“躺不住啊,艳丽快回来了,得把厨房收拾收拾。“她知道,这饭也做不了多久了,但只要还能动,就想为孩子们再尽点力。

栀兰接过水,喝了一口,“我老毛病了,忍忍就过去了。” 她看着女儿,犹豫了一下还是说了自己的想法,“我想等鹏鹏结完婚,就往回走。”

大女儿皱了皱眉:“妈,家里现在还冷着呢,五一后再回去多好,那时天气也暖和了。” 这也是儿女们一致的想法,都怕她回去冻着,毕竟她年纪大了,七十五岁的人了,经不起折腾。

栀兰叹了口气:“我在这儿住着不舒坦,你弟弟太忙,我不想给他添麻烦。再说,我一个人在老家也习惯了。” 她望着窗外,眼神里满是对故土的眷恋。

栀兰躺在床上,头疼得还是睡不着。大闺女给她揉了一会儿,她才睡着。可睡了两觉,凌晨三点多就醒了,翻来覆去再也无法入眠。窗外漆黑一片,只有远处路灯透着微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