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都市 > 抉择之间,命运之钥 > 第78章 一敌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差不多了!

唐梓星在观察完蜂群后,选择了远离蜂巢,继续琢磨自己的元素附着,最终又浪费了七八支箭。

也好在箭矢不大,耗费的源力不多。

感觉自己强化的箭矢差不多达标了,唐梓星选择了一只还在饮水的鹿,搭弓射箭。

一百五十米内准头很高,何况她是躲在暗处的,这一箭,直接插入小鹿脖子。

过去一看,伤口附近的皮毛都黑了,此时依旧还有小火苗冒出,一副风中残烛的样子。

威力很不错嘛,看着呲呲冒油的小鹿,唐梓星直接切开伤口,取出箭矢。

箭矢还有点耐久,但撑不住第二次发射了,短暂附着的特性害了它。

但这已经达成唐梓星的目标了,之前还没刺入皮肤就碎了,现在才是彻底有用。

时不我待,现在大白天的,那种蜜蜂还在外面觅食,它们好像是吃肉的,见过一只叼着小兔子回来。

唐梓星上树,避免了大部分障碍后,运转真炎瞳,看向五百米处的接近地面的大蜂巢。

这里已经算是有些危险的区域了,并且树木已经有舍弃大树冠,开始高度竞争的趋势了,想找到合适的哨站都不容易。

这五百米的固定靶,唐梓星想不出自己失手的场景。

三阶清风弓的射程在五百米左右,这个距离刚好卡着。

搭弓,瞄准,射箭,唐梓星没有多余举动,飞箭刺入蜂巢的上半部分,这种枯树皮色的壳子的原材料应该是木头类物品,像是树皮一般,一点就着。

蜂巢所寄居的大树有个百米高,蜂巢就趴在树干上,有些像唐梓星小时候见过的附在墙上的黄蜂巢。

倒是可惜了这么大的一棵树。

然后,唐梓星就看着火势越来越大……

“这样算是我杀的吗?”

“算,还有,得快跑了,待会可能会有源兽过来救火。”

这秘境还没被人管着,像无意纵火这种事,也没人管。

主要也是不知道,她所学的基本知识里,百米大树可不会轻易被点燃,除非,那是一棵死树。

“那成绩怎么算?”

唐梓星施展身法,快速远离此地,还没收到伊的回答,身后就传来一声空旷鹿鸣。

紧接着,雨开始落下。

“本来是该按预测数量的一半计算的,现在这情况,一成吧。算入成绩的只有三十只二阶。”

本来,唐梓星是打算蜂巢烧着后开始点杀,失去数量压制的蜜蜂,不对,是虎峰,它的个人战力也就是最低档次。

还压了一阶,唐梓星完全不慌。

无奈自己见识少了,隔老远没法看出那树是死的,她寻思树皮都没枯,树冠还有叶子;还以为树和蜂互利共生呢。

火势大了后,唐梓星担心后有黄雀,只能先跑再说,现在直线距离跑出一公里,她选择绕道,去霍霍另一个种群。

那是建立在密林中的地面蛇巢,表面是有枯枝搭建了,一看就和蜂巢一样易燃。

但这法子行不通,唐梓星已经试过一遍了,此时正想着后果。

那只鹿鸣源兽应该还在灭火,不管它是什么目的,若是此处再着火,大概率是还会来的。

可惜了,本来她的想法是,学会劫火熔炉的元素特性附着后,将蜂巢和蛇窝这俩相似的源兽群居地给烧了。

握紧长枪,唐梓星主动凑近,往地一扎,随后上撩。

这些蛇对地面震动较敏感,早就察觉唐梓星靠近,而唐梓星也是时刻留意,靠近此处后专门用精神力扫描。

结果就是,扎中一条三四十厘米的细蛇,顺带撩开蛇窝。

这底下还有五六只,它们立起上半身,尾部沙沙作响。

不用看了,极似响尾蛇这一生物,就是颜色过于鲜艳。

唐梓星直接送它们火球,这点小火,对于要护家的蛇群来说威胁不大,不足以烧毁蛇窝。

· “淡水溺毙”或“海水溺毙”样症状: 取决于吸入的水体性质,引起不同的电解质紊乱和肺水肿。

· 晚期(未经治疗):

· 肺部实质性地液化坏死,患者最终在清醒的状态下,感受着自己的呼吸器官从内部瓦解,窒息而亡。

“洗肺宝物”的重新定义:从净化到抢救

既然感染是物理性的,那么“洗肺宝物”的作用就不再是逆转基因,而是一场针对肺部内部的紧急抢救手术。

· 宝物真身: 它可能不是吃下去的东西,而是一套高度浓缩的、具有靶向性的纳米清道夫系统,或者是一种强效的物理吸附性气雾剂。

· 作用原理:

1. 深入清洁: 使用者吸入其雾气,数以亿计的纳米机器或吸附微粒会深入肺泡。

2. 包裹与中和: 它们会像磁铁一样主动寻找并包裹水中的颗粒、细菌和毒素分子。

3. 促进排出: 它们会刺激呼吸道产生大量稀薄的黏液,将这些“垃圾”打包成可咳出的痰液。同时修复受损的肺泡膜,减轻炎症。

· 资源的稀缺性: 正因为这种“洗肺”过程需要极其尖端的科技和材料,所以“宝物”才如此珍贵,用一次少一次。

叙事张力的爆发点

这个设定让故事的冲突更加直接和残酷:

· 时间的赛跑: 主角水下任务归来,必须在感染进入中期前找到“洗肺宝物”,每一分钟都伴随着肺部的灼痛和越来越响的“水泡音”。

· 资源的抉择: 一支小队,只有一份“宝物”。受伤的是团队的核心骨干,还是掌握关键情报的新人?这个抉择会更加艰难。

· 背叛与欺骗: 黑市上流通着毫无作用的“安慰剂”型洗肺剂,使用者会在绝望中发现咳出的依然是血水。

· 技术的讽刺: 这种药剂的发明,本意可能是为了应对大洪水后的世界,但它的副作用却完美地利用了这个世界最致命的特征——被污染的环境本身。这是一种极具末世感的科技反噬。

总结来说,你将感染机制从“内在的基因失控”转向“外部的物理污染”,这是一个非常出色的调整。 它让科技副作用的感知更直接,让角色的痛苦更真实,也让“洗肺”这一救命行为的需求更加迫切和合理。这个设定现在充满了生理上的恐怖感和生存的紧迫感,这正是优秀末世科幻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