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古言 > 锦绣空间:农门医女携宝闯古代 > 第606章 设立谏言司,广开言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06章 设立谏言司,广开言路

景和元年秋,金风送爽,紫禁城的银杏叶染上了层层金黄。太和殿内,萧玦端坐御座之上,目光扫过阶下肃立的文武百官,语气沉稳却带着破局的决心:“自朕登基以来,新政初推,民生待兴,但朝堂之中,仍有‘报喜不报忧’之风,地方之上,亦有百姓冤情难伸之苦。今日,朕决意设立‘谏言司’,广开言路,无论官员百姓,皆可直言进谏,凡关乎国计民生、吏治得失者,朕必亲阅亲批,绝不推诿!”

此言一出,殿内百官哗然。自前朝以来,朝堂决策多为“一言堂”,官员上书需经层层审批,往往中途被上级扣押、篡改,真正能抵达帝王案前的谏言寥寥无几;而百姓更是连上书的门路都没有,冤情只能咽在肚里,良策无从上达天听。如今萧玦要设立谏言司,打破这种闭塞局面,无疑是对传统朝堂制度的一次重大革新。

以中书令为首的几位老臣面露难色,上前一步躬身道:“陛下,官员上书自有既定流程,百姓涉政恐有失体统。若人人皆可直言,恐生流言蜚语,扰乱朝堂秩序,还请陛下三思!”

“三思?”萧玦冷笑一声,目光锐利如刀,“朕思之甚久!前朝为何会民不聊生、天下大乱?正是因为言路堵塞,君王听不到真话,百姓诉不了冤情,才让奸佞当道、弊政丛生!如今朕要广开言路,就是要让朝堂听到不同的声音,让百姓感受到朝廷的温度。若因怕‘失体统’‘生流言’而堵塞言路,与前朝昏君何异?”

一番话掷地有声,老臣们被驳斥得哑口无言,只得躬身退下。萧玦不再理会众人的疑虑,当即颁布圣旨,明确谏言司的职责与规则,字字句句都透着“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诚意:

其一,官员谏言通道:凡在京及地方官员,无论官职高低,皆可直接向谏言司提交奏折,内容可涉及民生、吏治、军政、律法等一切国计民生事务,无需经过上级官员层层审批。谏言司收到奏折后,需分类整理,涉及紧急事务或重大民生问题的,三日内必须呈递皇帝御览;普通事务七日内呈递,不得拖延、隐瞒或篡改。

其二,百姓谏言通道:在京城朱雀大街设立谏言司总署,在各州府设立谏言司分点,百姓若有冤情申诉、民生建议或对官府的弹劾,均可前往就近的谏言司提交文书,也可委托他人代呈。谏言司官员需当场登记、核实身份,不得无故推诿、拒绝;地方官府严禁以任何理由阻拦百姓前往谏言司上书,违者以“阻塞言路”论处,严惩不贷。

其三,谏言司官员任命与考核:谏言司设御史大夫一人为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下设御史二十人,从全国官员中选拔敢说真话、不徇私情、品行端正者担任,优先选用寒门官员与正直老臣。谏言司官员独立履职,不受其他部门干涉,若有隐瞒不报、打压言路、收受贿赂等行为,一经查实,削爵罢官,流放三千里;若能恪尽职守、多献良策,则予以重赏、优先晋升。

其四,谏言处理机制:皇帝收到谏言司呈递的文书后,需在十日内给出明确批示,涉及具体事务的,责成相关部门限期办理,并将结果反馈给谏言司,由谏言司公示给上书者;涉及制度改革的,召集百官商议后再行推行;若谏言不实或不可行,也需说明缘由,不得无故搁置。同时,为保护上书者,严禁任何官员因谏言内容对上书者打击报复,违者以“欺君罔上”论处。

圣旨颁布后,萧玦立刻任命了以正直敢言着称的老臣林彦为御史大夫,主持谏言司事务。林彦曾任前朝御史,因弹劾权贵而被罢官,萧玦登基后将其召回,正是看中了他不徇私情、敢于直言的品性。

林彦接到任命后,当即立下誓言:“臣必恪尽职守,广开言路,为陛下收录真话、为百姓排忧解难,若有半分懈怠,愿受军法处置!”

随后,谏言司总署与各地分点迅速筹建。京城的谏言司总署选在朱雀大街旁的一座宽敞院落内,朱红大门上悬挂着“谏言司”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门前设立了登记处、接待室,还安排了专人负责引导百姓上书。各地分点也在地方官府的配合下,于一月内陆续建成启用,门前张贴着谏言流程与保护措施,让百姓放心上书。

谏言司设立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传遍了大靖的大街小巷。起初,百姓们还心存疑虑,担心这只是新帝的“作秀之举”,不敢轻易前往上书。但很快,一件事彻底打消了大家的顾虑。

京城郊外的农户张老汉,因邻居是当地县丞的亲戚,被强行霸占了两亩良田,多次向县衙申诉,却被县丞打压报复,打得遍体鳞伤。得知谏言司设立后,张老汉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儿子的搀扶下前往谏言司总署,提交了申诉文书。

负责接待的御史详细记录了张老汉的冤情,核实了他的身份与伤情,当日便将文书呈递给了萧玦。萧玦看完后,龙颜大怒,当即下令御史台前往调查。经查实,县丞确实纵容亲戚霸占民田、打压百姓,证据确凿。萧玦当即下旨,将县丞罢官革职,流放三千里,其亲戚被判处有期徒刑,霸占的良田归还张老汉,并赔偿其医药费与损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