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和三年七月,西北的风褪去了几分燥热,带着戈壁特有的干爽,吹拂着张掖城外新建的通商口岸。青灰色的围墙连绵数里,将交易区、仓储区、办公区、客栈区清晰划分,高大的城门上悬挂着“张掖通商口岸”六个鎏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城门内,商铺鳞次栉比,货架上早已摆满了琳琅满目的货物,来自中原的江南丝绸、景德镇瓷器、燕云高产种子,与西域的安息香、红宝石、汗血宝马,即将在这里完成跨越千里的邂逅,开启大靖与西域贸易的崭新篇章。
早在三月前,张骞作为通商督办,便带着朝廷的旨意与一队精干官员抵达张掖。彼时的张掖,虽为西北重镇,却因常年与西域隔绝,商业凋敝,百姓多以农耕、放牧为生。张骞深知,要让通商口岸顺利落地,不仅要建好硬件设施,更要制定公平合理的贸易规则,打消双方商人的顾虑。
“通商的核心是‘公平’,只有让大靖与西域的商人都能得利,贸易才能长久。”张骞召集手下官员,在临时搭建的议事棚内彻夜商议,“我们要制定清晰的规则,让买卖双方都有章可循,既不能让中原商人吃亏,也不能苛待西域客商。”
经过反复推敲与征求意见,一套详尽的贸易规则最终敲定,写在告示牌上,张贴在口岸入口最显眼的位置:
1. 买卖双方需先到通商督办府登记备案,填写货物清单、来源地、目的地等信息,领取交易凭证后方可交易;
2. 关税统一按货物价值的5%征收,由专门的税官核算收取,开具完税凭证,严禁任何官员私自加征赋税;
3. 交易过程中需使用统一的度量衡,由口岸提供标准量具,杜绝短斤少两;
4. 严禁强买强卖、欺行霸市,若发生贸易纠纷,可向通商督办府申诉,由专人公正裁决;
5. 严禁交易兵器、鸦片等违禁物品,一经发现,货物没收,当事人依法处置;
6. 口岸内设有驿站、客栈、饭铺,为客商提供住宿、饮食、仓储服务,收费明码标价,不得哄抬物价。
规则既定,张骞又马不停蹄地推进口岸建设。他调动张掖府的人力物力,平整土地、修建围墙、搭建商铺,还特意从京城请来工匠,打造了一批标准度量衡与仓储设施。为了方便西域商人,他还在口岸内设立了翻译馆,招募了一批熟悉西域语言与习俗的当地人,为客商提供语言翻译服务。
与此同时,朝廷也通过楼兰国使者,将张掖通商口岸启用的消息传递到西域各国。西域商人早已听闻中原物产丰富,丝绸柔软华美,瓷器精美绝伦,茶叶香气醇厚,只是苦于多年隔绝,无法通商。如今得知大靖开设通商口岸,且规则公平、服务周到,纷纷组队筹备货物,向着张掖进发。
大靖的商人更是踊跃,江南的丝绸商们精选了最好的云锦、蜀锦,打包成捆;景德镇的瓷商们带来了青花瓷、白瓷,既有供达官贵人赏玩的珍品,也有百姓日常使用的碗碟;燕云的粮商们则装满了高产小麦、玉米种子,希望能将这些优良品种推广到西域;还有的商人带来了改良农具、纸张、笔墨等货物,准备在西域开辟新的市场。
七月初八,是张掖通商口岸正式启用的日子。天刚蒙蒙亮,口岸外就聚集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客商与百姓。大靖的商人穿着体面的绸缎衣裳,牵着满载货物的马车;西域的商人则身着色彩鲜艳的锦袍,头戴羽毛冠,骑着矫健的良马,身后跟着驮着香料、珠宝的骆驼队。百姓们也纷纷赶来围观,想看看这跨越千里的贸易盛会究竟是何等景象。
辰时三刻,张骞手持朝廷颁发的通商令牌,走到城门下,高声宣布:“大靖张掖通商口岸,今日正式启用!愿中原与西域互通有无、平等互利,共享太平盛世!”
话音刚落,城门缓缓打开,礼乐声响起,客商们有序地涌入口岸。一时间,口岸内人声鼎沸,马蹄声、骆驼铃声、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交织在一起,热闹非凡。
江南丝绸商王掌柜,此次带来了整整十车云锦与蜀锦。他刚在指定区域摆好摊位,就有几位西域商人被丝绸的光泽吸引过来。为首的楼兰商人摩多,伸手抚摸着一匹大红云锦,触感柔软光滑,色泽艳丽夺目,不由得连连赞叹:“真是太美了!这样的丝绸,在西域只有国王才能享用。”
王掌柜笑着介绍:“这是江南最好的云锦,用金线、银线与丝线交织而成,图案精美,结实耐用。不管是做衣服,还是装饰宫殿,都是上等之选。”
摩多问道:“这匹云锦多少钱?我想用香料与你交换。”
王掌柜早有准备,拿出口岸统一发放的度量衡:“这匹云锦长三丈,按市价价值白银五十两。你用香料交换也可以,按当前汇率,一斤上等安息香可换白银五两,你只需给我十斤安息香即可。”
摩多毫不犹豫地让人搬来十斤安息香,这些安息香质地纯正,香气浓郁,是西域的珍品。王掌柜仔细查验后,双方签订了交易凭证,完成了这笔交易。“以后我会经常来这里,用西域的香料换你的丝绸。”摩多满意地说道,他知道,这些丝绸带回西域,定能卖出好价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