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都市 > 商海纵横128计定乾坤 > 第125章 现金血脉——应收账款变现与供应链金融破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5章 现金血脉——应收账款变现与供应链金融破冰

“智伞”总部的现金流警报仍未解除。地推铁军播下的种子需要时间生长,而公司的日常运营、人员工资、服务器费用,每一项都在持续消耗着所剩无几的现金储备。林薇深知,必须找到一种能够快速补充现金流的方法,而且这种方法必须与公司核心业务相关,不能是饮鸩止渴的短期借贷。她的目光,最终锁定在那家刚刚达成试点合作的龙头企业及其上游供应商身上——应收账款变现。

一、 解剖麻雀:从试点案例中寻找金融切入点

那家龙头企业(化名“恒远制造”)试点成功的第一笔订单融资,虽然金额不大,但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林薇立刻组织了一个包括财务、法务、技术在内的精干小组,对这笔交易进行彻底的“解剖麻雀”。

他们发现,恒远制造向上游供应商(李老板的厂子就属于这一类)采购时,通常给予45-90天的付款账期。这对于恒远来说是合理的资金周转安排,但对于李老板这样的小供应商来说,却意味着巨大的资金压力。他们往往没有足够的流动资金去垫付原材料款和人工成本,从而不敢接大单,或者被迫接受高成本的民间借贷。

“我们的机会就在这里。”林薇在复盘会上指出,“恒远制造的信用是优质的,它确认过的订单和应收账款,就是一笔潜在的、几乎零风险的优质资产。如果我们能帮助李老板们将这笔‘未来的钱’提前变现,我们就能从中找到商业模式。”

二、 设计模式:夹缝中的金融创新

直接放贷?“智伞”没有金融牌照,也绝无可能动用所剩无几的现金。林薇的思路是:搭建平台,连接资产与资金。

她设计的模式分为几步走:

1. 资产确认与数字化:利用与恒远试点合作的基础,技术团队开发了一个极简的接口。恒远制造的相关负责人,在内部审批流程完成后,对合格供应商的合格应收账款进行在线“确权”操作。这一步通过加密技术确保数据真实、不可篡改,生成一份数字化的“应收账款凭证”。

2. 资产打包与推荐:“智伞”平台将这些经过核心企业确权的应收账款凭证,按照金额、账期、供应商信用(结合其使用“企业风险速查”工具的历史行为数据)等进行分类和初步风险评估。

3. 资金方引入:林薇亲自出马,不再去找那些门槛高高在上的大型银行,而是瞄准了本地的城商行、农商行、以及一些正规的保理公司。她的说辞极具针对性:“我们提供的是经过优质核心企业确权的应收账款,底层资产清晰,风险极低。我们不仅提供资产包,还提供全程的技术支持,确保交易流程透明、资金流向可控。你们只需要评估核心企业的信用和交易背景的真实性即可,大大降低了你们的尽调成本和风险。”

4. 交易促成与收费:一旦资金方认可资产并愿意提供融资,“智伞”平台则作为技术服务和信息撮合方,向融资成功的供应商收取一笔较低比例(例如1%-2%)的服务费。对于资金方,则不收费,以此吸引他们入场。

这个模式的核心在于,“智伞”不碰资金,不承担信用风险,只做自己最擅长的两件事:用技术确保交易背景的真实性和用平台连接供需双方。

三、 破冰之旅:说服第一个资金方

说服资金方是最大的难点。金融机构天性保守,对于“智伞”这种名不见经传的科技公司提出的新模式,充满了疑虑。

林薇选择了本地一家规模较小但以创新灵活着称的城商行——农商银行作为首个突破口。她准备了厚厚一沓材料,不仅仅是方案本身,还包括恒远制造的财务报表、行业地位证明、试点交易的完整流程记录和数据审计报告、以及“智伞”的技术安全保障白皮书。

会谈进行得异常艰难。农商银行的信贷部总经理提出了无数个问题:

“你们如何保证恒远确权操作不被内部人滥用?”

“应收账款重复融资怎么办?”

“资金直接划给供应商,万一供应商挪用资金,到期无法交货,导致恒远拒付,风险如何控制?”

“你们的系统被黑客攻击了怎么办?”

林薇和技术顾问一一解答,展示了加密授权流程、区块链登记查重机制、以及资金闭环管理的设计(资金方直接付款给供应商的原材料上游厂家,确保专款专用)。她甚至承诺,“智伞”可以先行投入技术力量,帮助农商银行搭建一个临时的系统对接环境,供他们进行小规模测试。

最终打动对方的,不是天花乱坠的技术名词,而是林薇拿出的一份对恒远制造上游百家供应商的抽样调研报告。报告显示,这部分被压抑的融资需求规模巨大,且因为缺乏有效渠道而无法满足。“这是一个全新的、风险可控的优质资产池,”林薇最后强调,“贵行如果能率先切入,将获得显着的先发优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