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都市 > 商海纵横128计定乾坤 > 第173章 流程再造——在混乱中建立秩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73章 流程再造——在混乱中建立秩序

华商银行项目的成功,像一颗骤然升空的信号弹,既照亮了“智伞”前行的道路,也无情地暴露了隐藏在快速发展阴影下的组织混乱。订单和合作意向如雪片般飞来,这本是求之不得的喜讯,却让尚未从项目疲惫中恢复的团队陷入了更深的焦虑。

周一清晨的例会,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

林薇将一叠报表推至会议桌中央,眉头紧锁:“过去两周,我们新签了三个中型银行的模块服务合同,五个地方政府关于社区数字化解决方案的咨询需求,还有‘微光成长计划’升级后引入的二十七家潜在企业客户需要跟进。但我们的交付团队已经超负荷,项目排期到了六个月后。销售部门在抱怨签下的单子无法及时交付,交付团队在抱怨销售什么单子都敢接,完全不考虑实施难度。”

技术负责人方哲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声音沙哑:“更严重的是技术债务。为了赶华商银行的进度,我们在新平台上留下了不少需要后续修补的代码。现在不仅要用旧平台维护现有业务,还要分兵开发新功能、修补新平台漏洞,同时应对这么多新项目的技术评估和支持。工程师们连续加班一个月,效率不升反降,上周还出了两次影响客户体验的线上故障。”

财务总监也敲响了警钟:“现金流开始紧张。新项目大多需要前期投入,回款周期长,而人力成本、服务器成本都在飙升。如果我们不能提高运营效率,加快项目周转和回款速度,恐怕撑不过下一个季度。”

会议室里一片沉默。成功的喜悦早已被现实的焦灼冲刷得一干二净。每个人都意识到,“智伞”这辆刚刚加满油、准备冲刺的赛车,其内部零件却因为高速运转而开始发烫、磨损,甚至有解体的风险。

陈默一直沉默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他深知,这不是任何个人的过错,而是企业成长过程中必经的“青春期烦恼”。当业务的复杂性超越了个体能力的极限,当团队协作的规模突破了熟人管理的边界,混乱便如影随形。解决之道,不在于苛责,而在于建立系统。

“各位,”陈默终于开口,声音沉稳,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沉默,“我们遇到的问题,不是人的问题,是流程的问题。我们用着小作坊的协作方式,去干现代化军团作战的活儿,自然会手忙脚乱。是时候进行一场‘流程再造’了,我们要在混乱中,建立起属于‘智伞’的秩序。”

他环视众人,目光坚定:“这不是一次小修小补,而是一次从销售到交付,从技术到财务的全链条梳理和重塑。目标只有一个:让正确的事情,能够用最高效、最可控的方式完成。”

流程再造的战役,在陈默的亲自督导下悄然打响。第一步是深入调研,倾听每一环的抱怨。

销售同事诉苦:“我们不是乱签单!但客户需求千奇百怪,我们又没有标准的产品清单和报价体系,每次都要临时找技术、找交付评估,等评估出来,客户早没耐心了。有时候为了抢单,只能先给个模糊的承诺。”

交付团队的工程师则满腹委屈:“销售吹得天花乱坠,承诺的功能我们现有的技术根本实现不了,或者需要投入巨大成本定制。项目需求边界模糊,客户动不动就改需求,我们又没有强有力的变更管理机制,只能自己硬扛,加班加点,还落得个交付延迟的骂名。”

技术支持的同事也插话:“我们人手不足,却要处理大量重复、低级的咨询问题。很多问题明明有标准答案,但因为没有完善的知识库和自助服务平台,客户只能找人工,我们疲于奔命。”

财务部门的抱怨则集中在:“项目成本核算不清,很多隐性成本(比如技术人员的加班投入)没有计入,导致项目表面盈利,实则亏损。合同付款条件不清晰,回款催收缺乏流程,坏账风险在累积。”

这些声音,被原原本本地记录、整理。陈默组织核心管理层,花了整整三天时间,闭门分析这些痛点,将其归纳为四大核心流程问题:商机到合同(OTC)流程混乱、项目交付流程失控、技术支持流程低效、财务核算与回款流程脱节。

针对这四大痛点,四个专项小组同时成立,由各部门负责人牵头,限期拿出流程优化方案。

林薇负责的OTC流程小组,率先拿出了成果。他们引入了“销售漏斗”管理概念,将潜在客户从初步接触、需求确认、方案报价到最终签约,划分为清晰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推进标准和必须完成的动作。例如,在进入方案报价阶段前,必须填写《客户需求确认表》,并由技术部门和交付部门负责人签字确认方案可行性及资源匹配度。

他们还牵头制定了公司第一份《标准产品与服务清单》,明确了不同产品和服务的功能边界、交付标准、报价范围和交付周期。销售人员在清单范围内可以与客户灵活组合,超出清单范围的,则必须启动“定制项目评审流程”。这套体系,就像给销售团队配备了清晰的“菜单”和“厨规”,既保证了灵活性,又杜绝了“乱开空头支票”的现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