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都市 > 富爸爸的逆袭密码 > 第161章 改善环境,提升体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61章 改善环境,提升体验

八月的蝉鸣渐渐嘶哑,穿越乡镇的日头却依旧毒辣。李思成站在镇公所斑驳的城墙上,望着炊烟袅袅升起的农舍群,手中紫砂壶的热气与远处蒸腾的暑气融为一体。经历了经验交流会的热烈讨论,他深知,要让村民们全身心投入 “穿越计划”,光靠热情远远不够,这方复刻 1982 年的天地,必须在每个细节上都经得起推敲。

“李总!” 黑燕抱着一摞图纸匆匆赶来,马尾辫被汗水黏在后颈,“赵铁牛他们联名递了份意见书,说农舍里的硬板床硬得硌得慌,还有王福海老爷子,抱怨搪瓷缸子喝水总带着铁锈味。” 她将图纸摊开,上面密密麻麻画满红圈,“更麻烦的是,新来的大学生村官陈雪,说咱们的农具太落后,效率跟不上排练进度。”

李思成的手指在城砖上轻轻叩击,发出 “哒哒” 声响。远处田埂上,孙大海正跟着刘德昌学习使用老式木犁,木屑纷飞中传来两人的笑骂声。他目光一沉:“走,去现场看看。”

此时的田埂上,孙大海正手忙脚乱地扶着木犁,木犁却像头不听话的倔驴,在泥土里歪歪扭扭地前行。刘德昌蹲在一旁,手里攥着旱烟袋,看着孙大海狼狈的模样,忍不住 “噗嗤” 一声笑了出来:“大海,你这哪是犁地,倒像是在给土地挠痒痒!”

孙大海涨红了脸,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不服气地嘟囔道:“昌叔,这木犁也太难使唤了,哪有现代农机具方便。”

刘德昌站起身,将旱烟袋在鞋底磕了磕,眼神变得严肃起来:“大海,这木犁看着普通,可里头的门道深着呢。就像你演戏,光有花架子可不行,得沉下心,摸清它的脾气。” 说着,他上前握住孙大海的手,手把手地教他调整握犁的姿势,“你感受一下,这犁把的弧度,得贴合掌心,用力要稳,不能太急。”

在刘德昌的指导下,孙大海的动作渐渐有了模样。可就在这时,木犁突然卡在了一块大石头上,任他怎么使劲都纹丝不动。孙大海急得直跺脚,飞起一脚踹在木犁上:“什么破玩意儿,这么难用!”

刘德昌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他一把拉住孙大海的胳膊,厉声道:“大海!这木犁是我爹传下来的,跟了我几十年,在你眼里就这么不值钱?” 他的声音微微颤抖,眼神中满是痛心与失望。

孙大海被刘德昌的反应吓了一跳,看着老人布满皱纹的脸,心里涌起一阵愧疚:“昌叔,我…… 我不是故意的。”

刘德昌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情绪,缓缓说道:“大海,你知道吗?当年我爹就是用这把木犁,养活了我们一大家子。每一道犁痕,都浸着汗水和希望。现在咱们演的是 1982 年的戏,这些老物件就是那段岁月的见证,只有尊重它们,才能演好角色,才能让观众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气息。”

孙大海低着头,认真地听着,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从那以后,他不再抱怨,而是跟着刘德昌一遍又一遍地练习,哪怕手掌磨出了血泡,也咬牙坚持。

推开赵铁牛家的木门,一股霉味混着汗味扑面而来。这位壮汉正蹲在床边,用拳头捶打着硬板床,“咚咚” 声震得墙皮直掉:“李老板,您摸摸这床板,睡了三晚,俺这腰板跟散了架似的!” 他撸起袖子,露出后腰上的淤青,“再这么下去,别说演戏,怕是扛袋麦子都直不起腰!”

李思成蹲下身,指尖抚过粗糙的木板,眉头紧锁。墙角的老式木柜上,褪色的 “囍” 字在热浪中微微卷曲,与现代化的应急灯形成刺眼对比。“黑燕,立刻联系老家具厂。” 他起身时带落柜上的搪瓷缸,“要 1982 年生产的老松木床,记得让工匠保留手工榫卯的痕迹。”

话音未落,院子里突然传来瓷器碎裂声。王福海举着豁口的搪瓷缸,气得胡子直抖:“这水喝着一股子铁锈味,跟当年的山泉水差了十万八千里!” 他脚下的碎片中,几尾小鱼翻着白肚,“今早我养鱼试水,全给呛死了!”

“王大爷消消气!” 黑燕赶紧递上毛巾,却被老人一把推开。李思成捡起鱼尸,发现鱼鳃泛着不正常的暗红。他目光扫过墙角锈迹斑斑的水管,突然想起仓库里封存的铸铁水泵:“把镇西头那口老井重新启用,再去淘换些 80 年代的陶制水缸,既保水质,又应景。”

当他们赶到农田时,一场争执正在烈日下爆发。戴着宽檐草帽的陈雪攥着智能平板,挡住刘德昌挥向木犁的手:“大叔!用这种效率低下的农具,什么时候才能完成排练?我带来的无人机播种机,一天能抵十个人工!”

刘德昌的脸涨得比高粱还红,青筋在脖颈暴起:“这木犁是俺爹传下来的宝贝!没了它,还演什么 1982 年的戏?” 他扬起手中的皮鞭,惊得拉犁的老牛 “哞” 地一声倒退半步。

李思成快步上前,伸手按住刘德昌颤抖的手腕。皮革鞭柄上,经年累月的汗渍已将其浸成深褐色。“小陈,” 他转头看向满脸委屈的陈雪,“你带来的无人机,能模拟出老牛喘气的声音,还有木犁翻土的节奏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