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都市 > 富爸爸的逆袭密码 > 第196章 文化传承,巩固成果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96章 文化传承,巩固成果

八月的热浪如同渐渐冷却的铁水,褪去了灼人的锋芒,却仍裹挟着几分余威。穿越乡镇的老槐树却依旧精神抖擞,枝桠间蝉鸣声此起彼伏,槐花香混着柏油路上蒸腾的热气,在青石板路上流淌。李思成站在指挥部二楼的窗前,藏青中山装的衣角被穿堂风掀起,露出内里泛黄的汗渍,那是连日操劳的印记。他望着街道上嬉闹的孩子们 —— 有的滚着铁环,“咕噜噜” 的声响清脆悦耳;有的跳着皮筋,银铃般的笑声回荡在街巷,恍惚间,这些场景竟与记忆中自己的童年重叠。他的手不自觉地探入口袋,紧紧攥住李晓聪的照片,照片里的少年染着金发,戴着骷髅头项链,倚在跑车旁,眼神里满是玩世不恭,与眼前纯真的画面格格不入,如同一根刺扎在他的心头。

“李总,文化组的人到齐了。” 张明远抱着一摞资料推门而入,脚步匆匆,牛皮纸袋上还沾着上次与媒体周旋时溅到的墨渍,像是战斗留下的勋章。他抹了把额头的汗,汗珠顺着指缝滴落,压低声音道:“可王氏集团的人也没闲着,听说他们在收集八十年代的盗版文化资料,想往咱们这儿塞。那些资料粗制滥造,还夹带不良内容,分明是想搅乱咱们的文化传承!”

会议室里,老式吊扇发出 “吱呀” 的呻吟,仿佛也在为即将面临的挑战而叹息。民俗学家周伯戴着圆框眼镜,镜片后的目光透着岁月沉淀的智慧,指尖轻轻抚过泛黄的《地方志》,书页间夹着的干枯艾草散发着淡淡的药香。“要复原 1982 年的文化,光靠建筑和物件可不够。” 他突然剧烈咳嗽起来,震得桌上的搪瓷杯叮当作响,苍白的脸上泛起病态的红晕,“得把当年的歌谣、传说、老手艺都拾掇起来,这才是魂。就像武侠里的绝世武功,招式易仿,神韵难寻,文化的魂丢了,一切都是空架子。”

“可那些老物件都不好找啊!” 年轻的文化研究员小林急得直搓手,白衬衫后背洇出大片汗渍,在闷热的会议室里,她的焦虑仿佛也在升温。“上周去收老缝纫机,老乡警惕得很,差点把我当成收废品的骗子。” 她下意识地掏出手机,屏幕上满是八十年代的老照片,突然反应过来,慌忙塞进裤兜,脸上泛起尴尬的红晕,“还有那些老故事,老人们讲得磕磕巴巴,很多都失传了,收集起来太难了。”

李思成的目光扫过墙上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的标语,那斑驳的字迹仿佛在诉说着时代的故事。他突然抓起桌上的搪瓷缸狠狠砸在地上,“哐当” 声惊飞了窗外的麻雀,也震得众人心中一颤。“从今天起,咱们要打一场文化保卫战!” 他扯开领口的纽扣,露出锁骨处狰狞的旧伤疤,那是创业初期一次意外留下的,“王氏集团想往咱们这儿塞垃圾文化,咱们就用真东西把根扎死!这不仅是为了守住这片乡镇,更是为了让孩子们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将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三天后,乡镇大礼堂变成了文化战场。周伯颤巍巍地展开一卷手抄本,泛黄的宣纸上,“牛郎织女新说” 几个毛笔字力透纸背,仿佛带着古人的精气神。“这是我爷爷传下来的故事,和书上的不一样。” 他的烟斗在鞋底磕了磕,火星溅落在 “移风易俗” 的标语上,“书上说织女被抓回天庭,咱们这儿的传说里,牛郎靠智慧和勇气,带着乡亲们搭起通天梯,把织女接了回来。这故事里藏着咱们祖辈不服输的劲儿,现在的孩子,连咱们自己的传说都快忘光了,这怎么行!”

角落里,剪纸艺人刘奶奶戴着老花镜,红纸在她布满老茧的手中翻飞,仿佛有了生命。眨眼间,一只活灵活现的凤凰跃然纸上,尾羽的纹路细腻逼真,仿佛下一秒就要展翅高飞。她却叹了口气,布满皱纹的脸上写满无奈:“我这手艺,教了三个徒弟,没一个能静下心学。现在的年轻人啊,都盯着手机、电脑,觉得这老手艺又苦又没前途。” 她突然抓住李思成的手腕,掌心的温度透过衣袖传来,“李总,你可得让娃娃们知道,这些老手艺不是破烂,是老祖宗的心血,丢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然而,文化传承之路布满荆棘。当第一版乡土教材编印出来时,却发现有人在书页间偷偷塞进了现代网络小说的片段。那些文字与古朴的教材风格格格不入,像混入清泉的污水。小苏盯着电脑屏幕,额头上的冷汗滴在键盘上,噼里啪啦作响。“是王氏集团!他们黑进了排版系统,还把咱们的文化资料泄露到了外网!” 她的手指在键盘上疯狂敲击,眼神中满是愤怒与不甘,“这些资料都是大家熬夜收集整理的,他们就是想毁掉咱们的心血,这次一定要让他们血债血偿!”

李思成攥紧拳头,指甲几乎掐进掌心,留下深深的月牙痕。“启动‘文化长城’计划!” 他望向窗外,夕阳将供销社的招牌染成血色,仿佛预示着一场恶战,“从明天起,所有文化资料都要三重加密,编写组的人吃住都在指挥部。咱们不仅要防着他们明面上的破坏,更要小心那些看不见的暗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