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从胡椒到蒸汽机的大唐传奇 > 第319章 特制的信号皂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香露坊的制皂工坊坐落在后院西侧,是一排青砖黛瓦的平房,屋顶的瓦片被常年的蒸汽熏得有些发黑,墙角爬满了翠绿的爬山虎,叶片在风中轻轻摇曳,像是在为这繁忙的工坊扇风。工坊的木门是厚重的榆木做的,上面包着一层铁皮,边缘处已经锈迹斑斑,推开时发出 “吱呀 ——” 的悠长声响,仿佛在诉说着这里日复一日的辛劳。

推开门,一股混杂着油脂、碱水和香料的浓郁气息扑面而来,其中油脂的醇厚、碱水的微涩与香料的馥郁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味道,闻久了竟也让人觉得安心。十几个工匠围着四口大铁锅忙碌着,铁锅是用厚铁皮打造的,边缘被火熏得乌黑发亮,锅底的炭火正旺,红色的火苗舔舐着锅底,发出 “噼啪” 的声响,将锅里的皂基烧得咕嘟咕嘟冒泡,淡黄色的皂液表面浮着一层细腻的泡沫,偶尔有细小的液滴溅起,落在滚烫的炭上,瞬间蒸发,化作一缕轻烟。

工匠们都穿着粗布短褂,袖口和前襟沾满了皂液的痕迹,有的已经干涸成淡黄色的斑块。他们有的用长柄木勺搅动皂基,木勺与铁锅碰撞发出 “哐当哐当” 的声音;有的正往锅里添加油脂,油脂装在陶罐里,倒出来时像一条金黄色的绸带;还有的在分拣香料,将不同的香料分别装进竹篮里,动作娴熟而麻利。

武媚娘站在工坊角落的一个小隔间里,这隔间是用木板隔出来的,木板上刷着一层清漆,能清晰地看到木材的纹理。隔间不大,只有一张半人高的木桌,桌上放着一个小铁锅,铁锅旁边是一个青石臼,臼身光滑,是常年使用的缘故。墙角立着几个陶罐,陶罐上贴着标签,分别写着 “胡椒花”“薰衣草”“迷迭香” 等字样,罐口用布盖着,防止香气外泄。

“取迷迭香来。” 武媚娘对身边的侍女小翠说,声音压得很低,只有她们两人能听见。她的目光扫过周围忙碌的工匠,确认没人注意这边,才微微松了口气。小翠点点头,轻手轻脚地走到墙角,从最里面那个不起眼的陶罐里取出一小把晒干的迷迭香,这陶罐的标签已经模糊不清,不仔细看根本不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

这迷迭香是三个月前,武媚娘让人从西域高昌国特意买来的,当时花了足足五十匹丝绸。叶片细长,呈暗绿色,带着锯齿状的边缘,像一把把小巧的锯子,晒干后依旧保持着完整的形态,散发着独特的香气。平时制作胡椒香皂,用的都是香露坊自己种植的胡椒花和薰衣草,胡椒花的清香带着一丝辛辣,薰衣草的淡雅带着一丝甜意,两种味道混合在一起,是香露坊最受欢迎的香型,每次上新都被抢购一空。而迷迭香,是她和李杰在去年秋天约定的暗号,当时李杰说迷迭香在他的故乡有 “守护” 之意,适合作为传递重要消息的信号,只有在万分危急的时候才会使用。

武媚娘将迷迭香放进石臼里,这石臼是她特意让人从终南山采来的青石打磨而成,质地坚硬,不易吸味。她拿起一根青石杵,石杵的顶端被磨得圆润光滑,是她常年用来捣碎香料的缘故。她的动作很慢,很轻柔,仿佛在进行一项神圣的仪式,每一次捣击都恰到好处,既能将迷迭香捣碎,又不会让粉末溅出。石臼与石杵碰撞,发出 “咚咚” 的轻响,在这嘈杂的工坊里,显得格外清晰,像是在为这秘密的行动打着节拍。

迷迭香被捣成细小的碎末,绿色的粉末沾在石臼壁上,越积越多,散发出更加浓郁的香气。那香气带着一丝辛辣,又有些清凉,像是在炎热的夏日里喝了一口冰镇的薄荷茶,与平时的香料味道截然不同,很容易分辨。武媚娘凑近石臼闻了闻,确认香气足够浓郁,才停下手中的动作,用一根竹片将石臼壁上的碎末刮下来,聚成一小堆。

“皂基好了吗?” 武媚娘问道,眼睛盯着小铁锅里正在慢慢冷却的皂基。那皂基是用最上等的牛羊油脂和西域运来的碱水熬制而成,经过七道工序提纯,质地细腻如脂,颜色纯净如琥珀,表面泛着淡淡的光泽。负责熬制这锅皂基的是老工匠周伯,他在这里做了四十年的皂,手艺精湛,是香露坊的活招牌,武媚娘很信任他,特意让他负责这锅特殊的皂基。

“回娘娘,差不多了。” 周伯恭敬地回答,他的声音有些沙哑,是常年吸入蒸汽的缘故。他用长柄勺轻轻搅动了一下皂基,皂基的粘稠度正好,像融化的蜂蜜一样缓缓流动。“再晾片刻,就能加香料了。”

武媚娘点点头,将捣碎的迷迭香碎末小心翼翼地倒进皂基里,她的指尖微微颤抖,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因为紧张。这锅香皂关系重大,容不得半点差错。她拿起一根细长的竹棍,竹棍是用江南的湘妃竹削成的,上面带着美丽的紫褐色斑点,她用竹棍在皂基里慢慢搅拌,竹棍每转动一圈,迷迭香碎末就均匀地散开一些,与皂基融为一体,原本淡黄色的皂基渐渐染上了一层淡淡的绿色,像初春刚发芽的嫩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