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门的后山,是整个山门最显灵秀的秘境。这里远离前山演武场的呼喝与议事堂的凝重,唯有千年苍松如墨画般层叠,翠柏枝叶交错遮天蔽日,阳光只能透过叶隙洒下细碎的金斑,落在铺满松针的山路上,泛着温润的光泽。山间溪流蜿蜒,泉水撞击青石的声响如琴音般清脆,时而湍急如珠落玉盘,时而舒缓如低声呢喃;偶有灵鸟栖息枝头,羽毛色泽艳丽,鸣声清越悦耳,回荡在山谷间,添了几分空灵之韵。而在后山最深处,一处被千年青石环抱的泉眼,便是三一门传承数百年的“生命泉眼”——这口泉眼自门派立基时便已存在,如同山门的“灵脉之眼”,泉水常年呈通透的碧翠色,汩汩涌动间散发着浓郁的生机,历来是门中弟子疗伤固本、突破修行瓶颈的圣地,无数三一门先辈,都曾在此汲取生机,重获修行之力。
这一日,晨曦微露,山间云雾如轻纱般缠绕在松枝柏叶间,尚未完全散去。罗恩一袭素色长衫,袖口绣着淡淡的松枝纹样,缓步走向生命泉眼。他的步伐从容而沉稳,每一步都踏在松针与青石的缝隙间,衣摆拂过路边的青草与野花,留下淡淡的草木清香。这段时日以来,他一边与左若童埋首议事堂,逐字逐句完善《逆生新编》,将弟子们在抗寇实战中的反馈融入功法细节;一边利用闲暇沉心修行,尤其是对生命果实的本源力量与“升华境”逆生之炁的融合,有了远超以往的深度体悟——这份体悟,不再是单纯的“力量叠加”,而是触及了“生命本质”与“修行升华”的核心关联。
起初,罗恩只将生命果实的力量定义为“滋养”——如同春雨润田,能为枯竭的经脉补充生机,加速伤口愈合,让修行者在疲惫时重焕活力;而“升华境”的逆生之炁,则是“锤炼”——如同烈火炼金,能褪去炁息中的杂质,让经脉在反复淬炼中愈发坚韧,推动修为向更高层次突破。可随着修行的深入,尤其是看到陆瑾等弟子在抗寇中,因斩杀日寇、目睹惨状而积累戾气,导致修行时炁息微滞;看到左若童为完善功法、忧心乱世而心生杂念,打坐时偶有心神不宁,他渐渐明白:“生命”与“升华”本就是相辅相成的一体——没有生命的滋养,升华便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强行锤炼只会导致根基受损,如同用烈火灼烧枯木,最终只会化为灰烬;没有升华的锤炼,生命便如同温室中的娇花,虽有生机却无韧性,难经乱世风雨的考验。
而连接二者的关键,便是“净化”。罗恩深知,修行者在乱世中前行,难免会被外界的戾气、内心的杂念所扰——抗寇时的杀伐会滋生“气浊”,急于求成会催生“心垢”,过度锤炼会导致“脉淤”。这些微小的沉疴,平日里如同尘埃般不易察觉,却会在潜移默化中阻塞炁息流转,扰乱心境平和,成为修行升华路上的隐形障碍。唯有先以“净化”之力涤荡这些沉疴,才能让生命之力如清泉般顺畅滋养经脉,让逆生之炁如精钢般精准锤炼根基。
这般感悟在他心中沉淀了数十日,如同酿酒般愈发醇厚。今日,他便是要将这份融合了实战体悟与修行哲思的感悟,注入这口孕育了三一门数百年的生命泉眼,让它从“生机之源”,蜕变为“生命与升华共生”的修行秘境。
来到泉眼旁,罗恩停下脚步,目光落在这口承载了门派记忆的泉眼上。只见泉眼直径约三尺,环绕的青石表面布满了岁月的痕迹,缝隙间长满了翠绿的苔藓,如同大自然织就的绿毯;泉水如最纯净的碧玉融化而成,澄澈得能看清水下细小的砂石与游动的灵虾,微微荡漾间,水面上萦绕着一层极淡的白雾,如同仙子的轻纱。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清新气息,混杂着草木的芬芳与泉水的甘冽,深吸一口,便觉心神舒畅,所有疲惫都仿佛被涤荡一空。泉眼周围的草木长得格外繁茂:几株不知名的野花点缀在绿草间,花瓣色泽艳丽,红的似火,粉的如霞;一株刚栽下不久的小树苗,枝叶已长得格外舒展,叶片翠绿肥厚;就连青石缝隙中的苔藓,都浓密得如同绒毯,覆盖在石面上,透着勃勃生机。
罗恩缓缓屈膝,盘膝坐于泉眼旁一块被泉水浸润得格外平整的青石上。他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将脑海中关于功法完善、弟子安危、乱世抗寇的杂念尽数排空,心境变得如同眼前的泉水般澄澈通透。随后,他伸出双手,掌心朝下,轻轻按在泉眼旁的地面上——那地面因常年被泉水浸润,带着微凉的湿润感,透过掌心的肌肤,仿佛能清晰感受到泉眼深处涌动的生机,如同大地的脉搏,沉稳而有力。
下一刻,罗恩开始调动体内的力量。首先苏醒的,是生命果实的本源力量——那股力量温暖而醇厚,如同初生的朝阳穿透云层,从他的丹田缓缓升起,顺着奇经八脉流向双臂,途经肘部“曲池穴”时,微微停顿,仿佛在积蓄力量,最终汇聚于掌心。紧接着,“升华境”的逆生之炁也随之而动——这股炁已不复往日的刚猛凛冽,经过无数次的锤炼与感悟,变得温润而凝练,如同经过千锤百炼的精钢,褪去了所有杂质,只剩下纯粹的力量,带着“涤荡尘埃、趋向升华”的特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