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西斜,像一枚被日光烤得融化的金橘,拖着长长的橘红色尾焰,缓缓沉入青溪河对岸的黛色山峦。漫天霞光如打翻的调色盘,泼洒出从暖金熔化成橘红、再晕染开胭脂粉的渐变天幕,细碎的光粒透过书房雕花窗棂的缠枝莲纹路,在满墙手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江湖志》里“郭靖守襄阳”的墨痕被镀上金边,仿佛能看见城楼上飘扬的旌旗;《青云问道》的角色草图里,“青云弟子御剑飞行”的衣袂仿佛沾了暖意,有了飘动的质感;连桌角那本《逆行者》乐谱的牛皮纸封面,都泛着柔和的琥珀光泽,页边因反复翻阅而卷起的弧度,像被岁月轻轻吻过的痕迹。
院子里,老槐树的枝叶在晚风里轻轻摇曳,筛下的光斑在青石桌上缓缓移动,像一群跳动的金色小精灵;墙角的月季开得正盛,粉色花瓣沾着夕阳的余晖,像撒了一层细碎的金箔,晚风拂过,花瓣轻轻颤动,落下几滴带着暖意的露珠;青溪河里的水泛着粼粼波光,几只白鹅拖着长长的影子,慢悠悠地向岸边游来,时不时低头啄一口水面的浮萍,发出“嘎嘎”的轻鸣;远处的村舍升起袅袅炊烟,淡蓝色的烟柱在夕阳里散开,与天边的霞光融为一体。整个云栖村都浸在这温柔的暮色里,连空气都带着夕阳晒暖的清甜气息——有泥土的芬芳,有月季的花香,还有远处传来的饭菜香,直播也在这静谧又治愈的氛围中,悄然接近尾声。
陆砚辞缓缓站起身,身上那件洗得发白的青布衫在霞光里泛着柔和的光泽,衣角被晚风轻轻吹动,像一片舒展的柳叶。他走到书房中央,那里正是所有摄像机镜头的聚焦点,脚下的红木地板因常年踩踏而光滑温润,映出他清瘦的身影。他抬手理了理领口,指尖掠过布衫上一道细微的针脚——那是上次帮李大爷修屋顶时挂破的,后来自己用粗线缝补的痕迹,此刻在霞光里却显得格外质朴。然后,他对着镜头,深深鞠了一躬——腰背挺得笔直,像院角的青竹,弯腰的角度恰好是九十度,既带着对屏幕前千万观众的尊重,又不失文人的谦和风骨。阳光落在他的发顶,映出几缕不易察觉的浅棕,那是常年在田间劳作、被日光晒后的痕迹,比任何染剂都更自然。
“谢谢大家,谢谢所有屏幕前的朋友,从午后的蝉鸣到黄昏的霞光,陪伴我度过了这几个小时的时光。”他直起身,目光缓缓扫过每一个镜头,眼神里满是温和的真诚,声音一如既往的沉稳,却比平时多了几分柔软,像青溪河里被晒暖的流水,“今天原本只是想和王磊、黄垒几位朋友,在书房里喝喝茶、聊聊创作,分享些写稿时的琐碎想法——比如《凡人寻仙录》里韩立的性格转变,《麦浪》里那句‘炊烟缠着夕阳’的灵感来源,没想到会有这么多朋友驻足观看,你们的每一条留言、每一个点赞、每一份礼物,我都记在心里,就像记得村头老槐树下,孩子们听故事时亮晶晶的眼睛。”
他顿了顿,指尖轻轻摩挲着袖口的布纹,那里因常年握笔而有一道细微的磨损,像是在组织语言,又像是在回味这一天的交流——从创作初心到作品细节,从村民趣事到孩子笑脸,每一个瞬间都带着温度:“通过今天的对话,我感受到了大家对作品的热爱,也看到了很多朋友留言说,从《逆行者》里获得了面对生活的勇气,从《青云问道》里读懂了‘坚守’的意义,从《麦浪》里想起了家乡的田野。对一个创作者而言,这是比任何收视率、任何天价版权都更珍贵的认可。所以,我想在这里和大家做几个小小的承诺,就像和老朋友约定一样。”
“以后,我会偶尔在启点中文网更新作品。”他的语气很平和,没有承诺日更、爆更,却带着不容置疑的诚信,像村口老井里的水,清澈而可靠,“《凡人寻仙录》的后续章节,会按照之前和读者的约定,每周三更新三章——不追求速度,只保证每一章的情节逻辑、每一句对话都经得起推敲,不让大家为了‘等更新’而失望;其他未完成的作品,比如《江湖志》的番外《襄阳夜雨》,写的是郭靖夫妇晚年的日常;还有《科幻三部曲》的开篇,也会在打磨成熟后,陆续和大家见面。更新可能会慢,但每一个字,我都会用心去写。”
“另外,《归园田居》这档节目,我也会常来串串门。”他转头看向身边的王磊和黄垒,眼里泛起一丝温和的笑意,眼角的细纹在霞光里显得格外亲切,“如果节目需要,我可以带大家去看看村里的春耕——三月里播种水稻时,村民们挽着裤脚在田里插秧的热闹;去看看秋收——十月里收割麦子时,金黄的麦浪里传来的欢声笑语;也可以去村小的图书室,和孩子们一起读故事,或者在院子里,分享些田园生活里的创作灵感——比如清晨的露水如何启发了《麦浪》的旋律,黄昏的星辰如何催生了《星尘归途》的构想。但我来,不是为了增加曝光,不是为了流量,只是想和大家多些真诚的交流,就像今天这样,没有剧本,没有套路,只有茶和故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