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下午,行业内的“自查整改”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展开:
- 头部视频平台“优视”连夜发布《数据真实性整改公告》,宣布下架56部经内部核查确认存在“数据注水”的剧集,这些剧集多为2022-2023年间上线,标称播放量均破亿,实则通过“机器刷量+水军控评”营造热度,其中某部古装剧实际有效播放量不足标称的8%,豆瓣评分仅3.2分。平台同时承诺,未来将建立“第三方数据审计机制”,每部剧集上线前需提交由权威机构出具的“数据真实性报告”,不合格者不予上线。
- 社交平台“微讯”紧急关闭所有“付费买粉”“控评套餐”的官方及灰色通道,包括此前隐藏在“企业服务”板块下的“粉丝增长业务”、通过第三方代理商销售的“评论置顶服务”等,同时公布“异常账号识别系统”数据:已封禁12万个用于刷量的“僵尸号”“水军号”,拦截230万条疑似控评的重复留言,并开放用户举报通道,对举报“恶意营销”属实者给予最高1000元的奖励。
- 包括“华艺传媒”“盛夏影视”“星光璀璨”在内的11家头部经纪公司,集体发布《文娱行业健康发展承诺书》,宣布彻底放弃“纯流量路线”:不再以“粉丝数”“话题量”作为艺人考核的核心指标,转而建立“演技/唱功+作品质量+艺德”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取消“数据运营部门”,将资源倾斜给“实力派艺人培养计划”,其中“盛夏影视”还透露,下月将启动“新人发掘计划”,面向全国高校招募有潜力的表演、音乐专业学生,邀请资深导演、音乐人担任导师,进行为期两年的系统化培养,拒绝“快餐式造星”。
社交平台上,网友的欢欣鼓舞几乎要溢出屏幕。#监管重拳整治文娱圈# 话题阅读量迅速突破20亿,讨论量超800万,热门评论里满是激动的声音:“终于等到这一天!之前被刷量烂剧坑了太多次,现在终于能看到真实的好作品了!”“5000万罚款+吊销执照,这力度够大!看谁还敢顶风作案!”“之前举报某营销号造谣,今天终于看到它被永久封禁,太解气了!” 视频平台的弹幕里,“大快人心”“支持监管”“文娱圈终于要干净了”等评论刷屏,甚至有网友晒出自己之前为“真实歌曲打榜”的截图,感慨“以后不用再跟机器刷量的歌曲竞争了,用心做音乐的人终于有机会了”。
夕阳西下时,“乐响”平台的整改公告仍挂在首页,下架100首异常歌曲后的榜单上,一首由独立音乐人创作的《老街》悄悄爬上了第三名,评论区里满是“终于被看到了”“循环了一周,终于上榜单了”的留言。这场力度空前的整治,不再是“一阵风”式的监管,而是推动文娱行业“刮骨疗毒”的开端——随着长效机制的建立和行业共识的形成,一个以“内容为王、真实为本、艺德为先”的全新文娱生态,正在慢慢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