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另一侧的“坎水位”,地面用靛蓝漆画的八卦坎水符号,中心是漩涡纹样,复刻自浙江良渚遗址出土的“水纹玉璧”。周韵正站在一组特殊的训练轨道上——这轨道是武术团队特意定制的,木质结构外包着防滑棉,棉面带着细麻的纹理,能增加脚掌与轨道的摩擦力;轨道的弧度更是讲究,参考了黄河中下游段的水流轨迹,有平缓的“浅滩段”(坡度3°),也有急促的“礁石段”(间隔摆放着10cm高的实木块,模拟礁石)。她饰演的水属性女主苏清柔,此刻正练“流水身法”:左脚尖轻点“浅滩段”轨道,身体像被水流推着般向前滑行,月白色的练功服袖袍随着动作轻轻摆动,划出一道柔和的弧线,像水流划过石头;遇到“礁石段”的实木块,她不硬闯,而是顺势后倾,腰腹像春柳般柔韧,脊椎保持着笔直的线条,右手掌轻轻按在木块上,借着力道旋身绕过,整个动作行云流水,没有一丝滞涩,连头发丝都只是轻轻晃动。看似轻柔无害,可袖袍拂过轨道时,能清晰听到“咻”的凌厉破空声——那是藏在柔里的劲,是水“滴石穿石”的力道,连轨道旁的风速仪都轻微跳动了一下。
“清柔,慢一点!”周韵的专属指导张姐走过来,手里拿着一把檀香木折扇,扇面上画着“曲水流觞”图,她轻轻晃动折扇,模拟水流的轨迹,“《道德经》说‘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你的身法要像溪流绕石,不是急着冲过去,是‘顺’着走,是‘融’进去。但别忘了,水亦能覆舟、亦能穿石——你此刻的柔,是为了积蓄下一刻的刚。比如绕‘礁石’时,掌按木块的瞬间,要悄悄把劲蓄在小臂(感受尺侧腕屈肌的紧绷),等下一个‘推掌’动作时,再把这股劲放出去,这样才是‘柔中藏刚’的水,不是一滩没力气的死水。”
周韵照着调整,再走轨道时,动作更慢了些,却多了几分“韵味”——绕礁石时,掌按木块的力度更轻,指尖能感受到木块的纹理,可眼神里多了几分专注,像在与“水流”对话;滑行时,袖袍的摆动更缓,却能看到她小臂的肌肉在皮下微微绷紧,像水流在积蓄力量。走到轨道尽头,她轻轻推出右掌,虽然没碰到任何东西,却能听到空气里传来细微的“嘭”声,张姐笑着点头:“对了,这就是‘水劲’——看着柔,实则狠,像春雨润物,却能让草木破土。”
训练场内的其他演员也没闲着:饰演金属性修士的演员陈默,正对着一面直径1.2米的铜制靶心练“裂金拳”,铜靶表面有密密麻麻的拳印,是之前训练留下的痕迹,他的拳头砸在铜靶上,发出“铛”的脆响,指节泛着微红,却丝毫没停,反而越打越猛,“裂金要的就是‘刚’,要把铜靶当敌人的铠甲,一拳破防!”;饰演木属性修士的演员林溪,在缠绕着麻绳的木桩间练“缠木身法”,木桩是百年老槐木,表面的麻绳带着自然的纹理,她的身体像藤蔓般绕着木桩转动,脚步轻盈却始终没碰麻绳,“木行要的是‘活’,像藤蔓缠树,既能借树的力,又能自己生长”;饰演土属性修士的演员赵磊,则在半米深的沙坑里练“扎根步”,沙子是从内蒙古库布齐沙漠运回来的,细腻却有重量,他的双脚陷在沙中,任凭场务用竹竿轻轻推他的肩膀,下盘却稳如磐石,“土行要的是‘稳’,像大地承万物,任风吹雨打,都不动摇”——每个人的动作里,都藏着对应的五行哲学,不是简单的“摆姿势”,是把典籍里的文字,一点点变成肌肉的记忆、呼吸的节奏、眼神的信念。